伴隨個體生理、心理的成熟,大學階段是愛情之花盛開的季節。如何在欣賞愛情之花的同時結出愛情之果,取決於個體是否正確地理解愛情,是否具有愛的能力,能否控製戀愛生活中的局麵。愛情不應該是被荷爾蒙衝昏頭腦的結果,而是個體學習、成長的過程。
一、愛情是什麽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古今中外有數不清的文人墨客對愛情進行過各種各樣的描述和歌頌。泰戈爾說,愛情是理解和體貼的別名;伊薩科夫斯基說,愛情不是一顆心去敲打另一顆心,而是兩顆心共同撞擊出的火花;別林斯基說,愛情是兩個親密的靈魂在一般生活方麵,在忠實、善良、美的事物方麵的和諧和默契。總之,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情感形式,是男女雙方在交往中形成的彼此傾慕、相互愛悅、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深沉、持久、專一的真摯感情。
正確的愛情觀能夠告訴我們如何在談情說愛的過程中,既保持清醒和理智,同時保持一份熱情。要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必須避免以下各種關於愛情的關係的混淆。
(一)愛與被愛的混淆
大多數人在談戀愛時必然會考慮如下問題:如何使他(她)隻愛我?如何使他(她)更愛我?如何使大家都愛我?而很少有人會考慮如下問題:我怎麽才能真正地去愛他(她)?怎麽樣才能恰到好處地去關心他(她)?他(她)需要什麽樣的感情,我能不能提供?如何使自己變得豁達和大度?這就使得愛變成了一個被愛的問題。為了使別人更加喜歡自己,男同學追求富有、性感、權力、金錢;女同學追求美麗、身材、性感。認為喜歡自己的人越多,就越證明自己的魅力。其實不然,如果你需要不斷證實自己的魅力,說明你自信;如果你需要對方不停地說愛你,說明你內心自卑。隻有愛才能播種出愛,隻有信任才能播種出信任,因此,隻有給予才能播種出給予。給予比接受更讓人覺得快樂,因為給予的人是富有的、豐富的、強大的,證明他有能力去愛、去給予。正如弗洛姆在《愛的藝術》當中提道:“貧窮是如此卑劣,它不僅使窮人遭受痛苦,而且還剝奪了窮人‘給予’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