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

第三節 子女之道與孝道人生

字體:16+-

在家庭親情關係的道義中,子女對父母的“孝”是完全精神性的,具有最高的道義,對家庭的存在與維係,對一個人的成長,也都具有極大的精神意義。“孝”字源於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孝”字的構成,上半部分是一個“老”字,下半部分是一個“子”字,老護佑子,子支撐老。“孝”的字形體現著“父慈子孝”的造字本義。

人的精神具有超越自我以觀自身的本性,在這種精神反省中,人必然會發現父母乃是現實自我的“本”。基於報恩精神,人便必然還報父母給予自己生命的恩德。正因為如此,中國文化十分強調孝道的價值。《孝經》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甚至認為“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禮記》也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

一、孝在當下:盡孝要及時

古人說:“子欲養而親不待。”錯過了孝養父母的時機就永遠無法追回來。其實,孝道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平時的點點滴滴。人們常說,失去的東西愈發顯得珍貴,而失去父母的眷顧,才知道那份親情永遠不可再得,才知道報恩的機會永遠不可再有。當父母遠去,推開家門滿院是萋萋的荒草,舉目尋找是空空的屋子,不再會有那熟悉的麵容,也不會再有溫情的問語。即便是身背多少禮物,他們也不會接了;無論手捧多少錢,他們也不會用了。

【案例】

孝子項方品[1]

浙江孝子項方品的母親患的是肝壞死,如果不進行肝髒移植,短期內將有生命危險。為報母恩,及時盡孝。19歲的項方品毅然獻出了大半個肝髒,是全國年齡最小的捐肝者。兒子作為供體,母親作為受體,兩台近親活體肝移植手術同時展開。兒子帶著血溫的多半個肝髒回歸到母親的體內。盡管是近親活體肝移植,母親術後仍需要用抗排異藥,每天的藥費要300元左右。麵對昂貴的手術費、藥費、營養費,項方品手術後兩個月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火車。他樂嗬嗬地賣力工作,樂嗬嗬地麵對嚴酷的生活,為的是多掙些錢,攢足媽媽的醫療費和營養費。他說:“人的肝髒隻要30%就夠用了,其他都是儲存在那裏的。我的肝髒切除50%給我媽,隻要兩個星期左右,我的肝髒就可以恢複到原來的80%。我休養幾個月就會和正常人一樣的。10年後,如果媽媽需要,我還可以再捐。”肝髒可以再生,母親隻有一個,隻要母親需要,兒子還可以再捐獻,這樣的孝行,足以撼人心、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