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階段的教育目標是專業人才的培養,所學的知識需要大學生係統地理解與掌握。大學階段的學習由高中階段的簡單記憶和反複訓練轉變為專業性的係統學習和獨立研究,具有專業性、綜合性、廣泛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麵對不同的學習要求,不少大學生顯得無所適從。了解大學學習中可能會產生的心理困惑,做好相應的心理調適,改善學習力,對於促進大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習中的心理困惑
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學生主要的心理困惑在於學習動機和考試焦慮。
(一)學習動機缺乏
學習動機的缺乏,是大學生麵對學習時最主要的心理困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意誌薄弱,知難而退。當代大學生大多是“90後”獨生子女,從小物質生活比較優越,學習生活都由家長照顧,缺乏獨自麵對困難的能力,且獨生子女在人際交往、團結協作等方麵的意識往往有所欠缺。進入大學後,隨著學習方式更加偏向主動,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後,他們往往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知難而退,有的學生甚至意誌消沉,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價值觀不端正,缺乏信念。市場經濟的大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使人們受到一些消極價值觀念的影響。一部分大學生把價值觀定位在利己主義、享樂主義,遇事以自我為中心,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為求名利不顧他人。小部分大學生甚至以錢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認為“不管白貓還是黑貓,賺到錢的才是好貓”,缺乏踏實學習的正確信念,沒有以知識充實人生的遠景規劃。
所學知識與社會發展狀況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當今社會正處於深刻變革的時代,高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經曆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知識的內容隨著科技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不斷更新,但部分學科內容與社會現實相比仍有一定的滯後性。作為在信息化社會中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對書本知識與社會發展的差距有較強的感知力,因此,所學知識與社會發展狀況的脫節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