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傳播的發展
教材作為傳播人類文明、傳遞科技文化、承載教育信息的特殊出版物,其發展直接受到信息傳播方式的影響。
信息原指人類活動中相互溝通交流的內容。漢語詞典將信息解釋為“音信消息”和“現代科學指事物發出的消息、指令、數據、符號等所包含的內容”。很多人認為該詞較早可能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寄遠》:“塞外音書無信息,道傍車馬起塵埃。”以及南唐詩人李中的《暮春懷故人》:“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台。”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可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像空氣、水和食物一樣不可缺少。
信息種類繁多,難以盡述,其中與書籍出版相關的信息內容及記錄、傳播方式,在漫長的曆史時期呈現出如下的變化趨勢。
表1-1 信息傳播的發展變化
信息內容。信息內容從最初的口語傳播、結繩記事,過渡為用簡單的語意符號表達,最終發展為用內涵更複雜、形式更多樣、更符合人類認知習慣的直觀和抽象內容進行表達。
記錄載體。信息記錄載體的變遷主要經曆了:龜甲獸骨—竹簡和木櫝—縑帛—羊皮紙—紙張—光磁存儲。每一次技術的發展,都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其發展大體呈現出這樣的趨勢:載體成本更低廉,存儲的容量更大,保存的穩定性更高,記錄的信息內容類型更豐富。
記錄方式。信息記錄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為:(1)在龜甲獸骨上用刀刻字;(2)在竹簡、木簡上書寫;(3)在縑帛、紙張上書寫;(4)在紙張上進行雕版印刷;(5)在紙張上進行活字印刷(人工、機械);(6)電腦激光排版印刷;(7)二進製數字。其發展趨勢為:從手工到機械化、電腦自動化,記錄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成本更低,且更便於修改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