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為教育政策關鍵詞的“平等”
現代社會,公民普遍接受教育的權利幾乎是所有國家的憲法原則,保證每一位適齡公民接受一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成為各國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大學教育不是義務教育,政府的責任是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
在市場化背景中,一些人傾向於把接受大學教育當作一種私人投資,這種認識盡管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麵。沒有人否認大學教育有公共收益,更重要的是,在現代社會,教育對人們來說,是一種基礎權利,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發展機會,正像失去了政治權利,就同時失去了爭取自己其他所有權利的機會一樣。接受大學教育者有更多機會找到體麵、高收入工作,更有能力認識和維護自己的權利,更有能力參與對社會和政治事務的決策和管理。大學教育是人們在社會中晉階的階梯。世界銀行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在現代社會,“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種奢侈品,它是生存的必需。”[1]
一些實證研究為此提供了有力的證明。經濟學家通常采用繪製“年齡—收入曲線”(age-earnings profiles),描繪受教育水平與職業收入水平的關係。圖3-1是一個典型的不同受教育水平者的年齡—收入曲線,3條曲線雖然是依據1987年美國男性的有關數據繪製的,但它卻代表了其他經濟學家依據不同發展水平國家的有關數據所繪製的這類曲線的一些基本特征。
圖3-1 典型的年齡—收入曲線
資料來源:J. Pencavel.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A Review[A],T. Husén&T. N. Postlethwaite.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Z],Elsevier Science Ltd.,1994.1656.
注:圖中3條曲線所依據的數據是美國1987年各年齡段的不同教育水平者的職業收入,並不代表某一具體的人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收入變化。已經有研究表明,某一具體人群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收入變化,與圖中的曲線並不完全一致。因為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經濟環境(經濟增長率、經濟領域的改革等)的變化會引起他的收入變化。但是,由於研究某一具體人群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收入變化需要長時間地搜集數據,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一般使用在某一特定時間采集的數據研究這個問題。從圖3-1可以看出,在任何年齡段,受教育水平高者的收入都比受教育水平低者的收入高;隨著受教育水平的變化,收入水平的差距更加明顯,也就是說,高中畢業者與大學畢業者收入差距明顯大於其與八年基礎教育者收入的差距;隨著年齡的增長,收入增長率趨緩,達到峰值(通常在45—55歲)後開始下降,受教育年限長者達到峰值的時間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