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解讀

三、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

字體:16+-

素質教育是我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適應社會主義現建設,全麵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同時針對現有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核心是解決“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

(一)素質教育提出的曆史背景

素質教育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它的提出有兩種不同的曆史背景和原因:一是為了克服片麵追求升學率的負麵影響,二是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和國民素質。

1.克服片麵追求升學率的負麵影響

中國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在曆史傳統上,不論是富貴達人,還是庶民百姓,隻要有條件就會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孩子求學。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我國生產力的解放、經濟的恢複與發展,人民群眾求學的積極性尤為高漲。人民群眾總希望自己的孩子中學畢業以後能夠升入高等學校,但是高等學校的學額有限。於是在20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追求升學率的現象,而且越演越烈。當時教育界曾經對“單純追求升學率”的傾向進行過批判。說這一段曆史,為的是說明,片麵追求升學率的問題早已有之。

“**”十年我國教育遭受毀滅性的破壞。“**”以後,隨著國家對知識、對人才的重視,我國教育得以迅速恢複和發展。青年求學的熱情更加高漲。1977年恢複高考,當年招生27.3萬人,但報考的青年達570萬人。當然,這是由於積聚了十年未能得到上學機會的青年同時爆發出來了求學熱情。但是隨後幾年,一直存在著升學的激烈競爭。盡管20世紀80年代初高中經過調整畢業生大幅度減少,高等學校招生逐步擴大,但是高中畢業生能夠考上高等學校的比例仍然很低。因此造成中小學的激烈競爭,有些學校不顧學生的健康,輕視道德教育,加班加點,應付考試;有的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壓題猜題,忘記培養學生成才的教育本質。1981年《中國青年報》第22期發表了著名教育家葉聖陶的文章《我呼籲》,呼籲社會各界關注中學生在高考重壓下負擔過重的問題,批判了當時中學和一部分小學片麵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做法。他稱這種現象有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