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當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中國教育有兩大誤區,一是為了考大學而忽略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二是為了成功成名逼迫孩子學習各種才藝。前者高分低能,後者文化缺失,這兩種現象,對孩子都是一種痛,直接導致孩子精神“缺鈣”。
健康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讓孩子都接受相應的教育,然後根據喜好和特長進行發展。無論孩子將來讀多少書,從事什麽工作,總得有些自己的“拿手好戲”。參加工作的人都知道,逢年過節,單位總是要舉辦一些活動,活動中總有些積極分子,或說或唱,或歌或舞,給大家助興,自己樂嗬,這樣的人也容易贏得好人緣。而有些人則隻是旁觀者,不是不想上台,而是苦於自己沒有拿得出手的“絕活”。
我雖然不會唱歌跳舞,但是朗誦、演講和主持還湊合,所以大小活動也都積極參與。說起這唱歌,還蠻有些故事。
在我讀小學4年級時,一次音樂課上,老師教大家學了一首新歌,並要求每個人都要當眾唱一遍這首歌。我雖然喜歡歌可很少唱歌,所以有些緊張,剛唱了兩句,“停停停!別唱了!”老師連連喊停,我立即收聲。“你這是唱歌嗎?簡直就是驢叫,太難聽了!以後別再唱了,你不是那塊料!”老師的話擲地有聲。
因為生怕別人笑話自己是“驢叫”,我從此就真的再也不敢唱歌了,一晃就是30多年。每當和朋友聚會,大家唱卡拉OK,我卻一聲不敢哼哼,人家邀請我唱,我總是推托:“唉,我五音不全,不會唱歌,唱歌難聽,還是你們唱吧。”
其實,我真的是聲音難聽嗎?這麽多年,無論是在電台主持節目,還是出去作講座,給學生上課,聽眾都一致反映:“你的聲音很有磁性。”偶爾來了興致,朗誦一首毛澤東詩詞,大家在報以掌聲的同時,都說:“東子老師,你的嗓音真好。”如此說來,我先天音質還不錯,具備唱好歌的生理基礎,可是這麽多年就是不敢唱歌,認定了自己不是那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