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就是發表意見,這需要有能夠麵對錯誤的勇氣和敢於挑戰問題的決心。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很多場合,主動發言的人很少,因為他們缺乏這種勇氣和決心,由此也錯失了很多良機。成人如此,孩子也是這樣。
作為學生,課堂發言必不可少,可有些同學不喜歡舉手發言,非要等老師點了名,才極不情願地起來回答問題。而我的女兒則是個例外。每次幾乎沒等老師把問題說完,她就搶先把手高高舉起,為的就是讓老師看到她,進而讓她來發言。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孩子就是這樣一路走來。在她的新書《一路玩來是長大》中這樣寫道:
初二時,一天的物理課,老師在講的一道實驗題,題目是:請用“玻璃杯、小燈泡兩個、水若幹、電源一個、導線若幹、鉛筆一支、橡皮泥一塊、電流表一塊”中的任意材料進行實驗來證明所學過的概念或定理,要求說出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和結論。老師讀過題後有很多男生舉手要求回答問題,卻沒有女生(我當時正在審題),可能是女同學都比較害羞吧,於是老師叫了其中的兩個男生,他們分別用電流表、導線、燈泡、電源、橡皮泥和鉛筆,證明了串聯電路各部分的電流相等,以及當壓力相等時,麵積越小,壓強越大。可是當兩個男生都回答完畢後,還是沒有女同學舉手,隻聽物理老師說:“我就不信女同學比男同學差,這回我不叫男同學了!”
老師的這句話嚇壞了很多女同學,但是喜歡物理的我一下子舉起手來,老師高興地叫了我,我站起來鎮定地說:“我選用的是鉛筆、玻璃杯和水。首先把水倒進玻璃杯,然後用鉛筆敲打玻璃杯的外延部分。現象是發現水產生了微微的波紋,說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顫動。”語音剛落,老師帶領同學們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老師說掌聲不夠熱烈,於是我的發言在同學們的掌聲中結束了,可是我還不明白老師為什麽鼓掌。老師說:“用簡單的工具和簡練的操作來證明概念,這是最好不過的了,不僅不易出錯,還簡潔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