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麗莉帶領的班級的牆上掛著這樣的班訓:
我是一個堅守良知的人,我將無愧於父母和教師的深思;
我是一個骨氣如鋼的人,我將不甘平庸,用百倍努力改變人生;
我是一個潛力無限的人,我將矢誌不渝,力爭做最好的自己;
我是一個意誌堅強的人,我將不怕苦累,用堅韌的毅力不斷攀登;
我是一個惜時如金的人,我將分秒必爭,勤奮學習,力求高效;
我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我將樂於助人,做一個溫暖他人的自己。
這則班訓掛在班級,是讓學生們把它作為自己學習、做人的準則和目標。這豈止是作為學生應該具備的品質,更是所有人應該追求的高度。但是,麗莉無論是在自己日常的工作崗位上,還是在危急時刻的救人瞬間,都是這則班訓的完美詮釋者。她的最美與大愛,不是那一瞬間的衝動,而是為師者那份深沉的愛,在生死瞬間做出的本能的選擇。
麗莉姐,謝謝你指引我們成長
一、“學生的生命跟我自己孩子的生命一樣重要”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人類需求層次理論,在這個理論中,他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五個需求是從基本需求到最高需求依次上升的。
安全是人類基本的需求,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在車撞向學生的那一刻,麗莉可以本能地躲開,但是她卻奮不顧身地一推一拽,挽救了兩個學生的生命,更挽救了兩個家庭的幸福。
2012年7月1日,張麗莉首次接受媒體采訪,坐在輪椅上,她依然堅強而美麗地微笑著。回憶起5月8日失去雙腿的夜晚,她的眼裏沒有閃爍,沒有躲避,更沒有淚光,而是一種平靜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