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出身於雅典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個雕刻匠,母親是個助產士。他少年時代跟隨父親學過雕刻術,並小有成就,雅典的衛城上曾有他的作品。但他更喜歡思考問題,鑽研哲理,經過刻苦自學,虛心求教,他後來成為雅典城享有盛名的哲學家。許多青年人紛紛拜他為師,但他仍以“無知者”的形象出現在青年中間,以學生為友,通過談話、討論、辯爭來使學生獲得知識,他所采用的質疑、詰問、歸納、結論這一頗具特色的對話法,是古代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蘇格拉底素有“西方的孔子”之美稱,不僅因為他和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活在同一個曆史時期,都曾經曆過艱難坎坷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都是偉大的教師,培養了許多的優秀弟子。蘇格拉底不僅教誨他的學生首先要“認識自己”,也常常苦口婆心地教導他的孩子做人的最高追求應該是道德的完善,不要被世界上其他東西所迷惑。蘇格拉底七十歲時被人誣告犯有瀆神等罪行,被雅典當局判處死刑。在臨刑前,他與兒子和學生訣別,這可以說是蘇格拉底心靈深處的最後一次呼喚,也是他對自己的孩子和青年們的真誠希望。他說:“我的孩子們,我尊重而且熱愛你們,但我將寧可服從神而不服從你們,並且隻要我還有生命和氣力,我就不會停止哲學的實踐和教誨,勸勉我所遇到的你們之中的每一個人……千萬記住,隻專注於積累大量錢財和獵取聲譽,卻毫不關心和留意於智慧、真理及靈魂的最大改善,難道不應以之為恥嗎?我就要責備這種人,他忽視了最寶貴的東西,倒把無價值的東西看得重要。我所做的事情隻是到處去勸說你們,不論老少,不要隻考慮你們的個人財產,首要事情應該是關心靈魂的最大改善。我告訴你們,金錢不能帶來美德,而隻有美德才會帶來幸福和其他一切好事,包括公共的和個人的好事,這就是我要你們遵循的教義。”蘇格拉底這番深邃的話語,是針砭社會流弊的良言。當時世人的價值觀在一首廣為傳誦的祝酒歌中有所表現:人最難得的是美麗的容貌,人最珍貴的是金銀財寶,最後才是青春、朋友和相聚時的歡樂。對此,蘇格拉底反其道而行之,他把人的精神世界的價值凸顯出來,並把它明確地放在其他價值之上。蘇格拉底為了追求崇高的精神美德,終生過著清貧的生活,在衡量財富與美德問題上,他是重德輕財的。他不僅依此嚴於律己,而且依此來嚴於教子,他甚至告誡友人,在這個問題上,如果他死後其子違反這項準則,大家可以群起而攻之,這是對他孩子最大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