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皇帝,我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的時候生活艱苦,討過飯,做過和尚,因為沒有機會上學,識字不多。做了皇帝以後,他更加懂得識字、讀書的重要。他說,祖先許多成功、失敗的經驗,都寫在書上,不讀書就無法取得這些經驗。為了鞏固、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他想盡一切辦法,從各個方麵,抓緊對子女的教育。他教子的思想和做法主要有三:
第一,教育子女既重視知識,又注重品德修養。
朱元璋一麵在皇宮建造皇子書房,貯藏各種圖書;一麵征聘名儒當老師,教育太子和諸王。他親自召集老師們製訂教子方案,並對他們說:“有一塊精金,得找高手匠人打造;有一塊美玉,也要找好玉匠才能成器。若家有好子弟,卻不找好老師,豈不是愛子弟反不如愛金玉?好老師要做出榜樣來,因材施教,培養學生。”他要求老師們以實學教導,不要學一般文士,隻是背誦辭章,毫無用處。他還親自在皇宮大殿上,嚴肅訓導太子和諸王,他說:“古代的君子,德充於內,又表現在外,所以器識高明,善道日多,惡行邪辟都退避三舍。自己修德已成,必能服人,賢者集繞你的周圍,不肖者遠遠避開。若能進德修業,則天下國家未有不治,否則就沒有不失敗的。”朱元璋就是這樣處處勉勵諸子德才俱進,為日後治理國家奠定基礎。
第二,教育子女懂得創業艱苦,在思想和行為上嚴格要求自我。
朱元璋命令臣下將古代帝王和他自己的艱苦創業事跡繪編成圖書,給諸子觀閱,並且對兒子們說:“我本是農家出身,祖父輩俱是長者,積德養善,以至蔭及於我。現在繪成這部圖冊,就是要使子孫後代們知道創業的艱難,不敢以富貴自矜。”他不僅要求子孫懂得創業艱苦,在思想行為上也要求他們“戒驕侈,恤民情,用仁義,安養百家”。他指出,元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君臣荒**,苛刻百姓,引起農民起義。他對太子說:“你了解農家的辛勞嗎?農家勤四體,種五穀,身不離田間,手不離犁杖,一年到頭勤勤懇懇,不得休息,而國家的經費都要由他們負擔。所以你要常想到農家的辛勞,取之有製,用之有節,使其不至於饑荒,如此才算盡到為君之道。”朱元璋之女安慶公主的丈夫歐陽倫依仗自己的特殊地位,高價販賣茶葉,嚴重觸犯法律,朱元璋毅然將駙馬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