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我國唐代傑出的政治家。隋朝末年,他勸其父李淵起兵反隋,李淵稱帝後,戰功卓絕的他被封為秦王,任尚書令。公元629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為太子,後繼帝位。唐太宗統治期間唐朝國力增強,出現海內升平的局麵,世稱“貞觀之治”。他常常以隋為戒,任賢納諫,並且嚴格教育子女,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教育思想。
李世民是創業皇帝,他深知創業的困難,也知守業的艱辛,隋朝滅亡的情景,他曆曆在目。因此為了“永久富貴”,使後代能成為世世代代的統治者,他注重對皇屬的身教和言教。雖然他的教育具有階級的局限性,但其許多帶有普遍意義的言論,今天也相當值得借鑒。他的教子思想主要有:
第一,事事要嚴於律己,注重自身的德行修養。
李世民經常向皇屬講述自己繼帝位十幾年來嚴於律己,“外絕遊觀之樂,內卻聲色之娛”,從不把時間浪費在歌舞女色的娛樂和外出遊覽方麵,總是親臨朝政,不因勞累而放鬆自己的任務。他告誡皇屬說:“你們從小生於富貴之中,必須能夠克製自己的私欲,約束自己。”他說:“人之立身,所貴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論榮貴。”意思是:作為一個人,最可貴的是他的德行,而不在榮華富貴。你們現在已經有了“貴”和“榮”,必須好好注意自己的德行修養,要學會自勉自製,多做善事,切忌放縱自己。假如你們不聽從我的話,沒有德行,違反禮儀法規,必定受到製裁,到那時,就算我是皇帝,也愛莫能助。”為了利於子女的“德行教育”,他又找人編錄了《自古諸侯善惡錄》分賜給子女,要他們把書“置於座右,用為立身之本”。希望子女從前人“善者成,惡者敗”的事例中汲取經驗教訓,得到鼓勵,從而更加重視自己的德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