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動**性,如果毫無防備,父母和老師就像坐在火山口上的人,很難說哪一天就會出問題。心理問題往往具有猝不及防的特征。
我在接受中央電視台《央視論壇》的采訪時,探討了青春期“成長的煩惱”。五個女中學生離家出走,要到五台山去當尼姑。結果還未到目的地,錢花光了,後來被警察發現,給遣送回家。她們出走當尼姑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跟學校、跟家庭發生了矛盾。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來,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忽略了心理健康,就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
什麽是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一個新的標準:健康是指人的身體沒有病,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正常。所以說一個人健康與否的標準,應當包括心理健康。
什麽是心理健康?盧家楣等教授在《心理學》一書中提出了心理健康七條標準:
第一條,智力狀況正常。多數人都屬於智力正常的。智商低於70為落後,是弱智的。
第二條,情緒、情感穩定樂觀。
第三條,意誌堅定,能夠自製。
第四條,人際關係協調和諧。
人際關係和諧具體又有三種標準:
① 樂於與人交往,有知心朋友。
② 在交往的過程中,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③ 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友好相處,寬厚待人。
第五條,具有適度的反應力。
第六條,自我悅納。
第七條,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每個人實際上有四種年齡:
第一種是實際年齡;第二種是心理年齡,人具有心理成熟期和發展階段的特征;第三種是生理年齡,根據生理發育的實際狀況來判定。第四種是社會年齡,指的是一個人處事待人,適應社會能力的強弱。像一些企業家,他們敢於決策,敢於冒風險,敢於跟許多人合作,這就是一種社會適應能力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