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強調,要警惕孩子身上的攻擊性。因為攻擊性是孩子交往的一種障礙。在全國的調查中發現,中國城市裏的中小學生,80%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攻擊性需要。
什麽叫攻擊性需要?並不一定就是去打人、罵人,而是在與別人的交往當中,特別容易傷害別人,比如說話很刻薄。北京有個小歌星,歌唱得很好,但她的父母離婚了。她一走進校園,同學就喊:“小歌星,沒爸爸!小歌星,沒爸爸!”你看,小學生用她父母離婚的事取笑她,用這種方式來傷害同伴,這就叫攻擊性。
上海有個小孩課間玩遊戲,藏在教室門的後麵,同學知道門後有人,居然十來個人一齊推門,結果硬是把這個孩子的胳膊擠斷了。這就是孩子所具有的攻擊性,在交往當中不顧及別人,搞惡作劇,也不考慮別人是否會受傷害。
孩子的攻擊性不僅僅體現在惡作劇上,有時甚至會釀成大災禍。
2013年1月13日,《華商報》報道了在陝西省某縣的一個小鎮上,剛過完元旦就發生的一起未成年殺人案例。
1月4日是元旦假期後的第一天上課,初二的男生鄧某和輟學在家的另外四個男孩放學後到鎮裏的網吧裏玩兒,這時他發現了曾經欺負過他的張某。心生憤恨的鄧某仗著今天人多,決定教訓一下張某。
他們把張某騙到村邊附近的一塊空地上,鄧某掏出早就準備好的刀子,捅了張某一刀,然後其他四名男孩又輪流用這把刀子將張某捅至昏迷。因害怕張某醒來後報複,五個人又將鄧某拉至一間廢棄的空房內,合力用衣服將其勒死。
直至1月8日的中午,張某的屍體才被村民發現,經過刑警的排查,當天就抓獲了參加作案的劉某,而在抓獲劉某時,他竟然還在事發前的那個網吧裏,悠閑地上網。根據劉某的交代,警察將其他犯罪嫌疑人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