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習慣需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即好行為的結果使人快樂,壞行為的結果使人痛苦。良性循環養成好習慣,惡性循環養成壞習慣。巴甫洛夫是經典條件反射學說的創立者,他認為,所有學習得來的行為,“隻不過是一長串的條件反射”,其獲得、保持和消失是由這些定律和法則來控製的。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說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甚至就變成了你的天性,以至於以後所取得的成功、創造的奇跡,都源於小的時候形成的習慣。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顯然是父母的天職。然而,偉大的思想家盧梭卻提醒我們:人是應當服從法則的,但最重要的法則是,能夠在有所需要的時候可以毫無危險地打破法則。難度在於,養成習慣而不束縛於習慣,保持心靈的自由。
近日,青島一位小學校長來訪,告訴我他們堅持兩年抓細節培養好習慣,效果良好令人欣慰。兒童教育離不開細節的指導,但需要注意習慣養成絕不僅僅是行為訓練,必須堅持以培養健康人格為導向的習慣養成。比如,引導孩子禮貌待人,不是隻要求微笑和問好,而需要建立尊重他人的觀念,培養人格化習慣。
培養好習慣需要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撒切爾夫人從小牢記父親的要求是:“永遠坐第一排。”哪怕是坐公交車,聽講座也要坐在第一排,父親以此來培養她的積極氣質。1979年5月,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女首相時說:“我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我父親羅伯茨先生對我的教育培養。”
兒童的習慣培養需要明確規範的細節,而不能隻要求“一定好好的”。比如,書寫姿勢的第一要領是八個字,即頭正、背直、腳平、臂開;第二要領是“三個一”,即頭離書本要一尺,胸離桌子要一拳,手離筆尖要一寸。有些父母把皮筋綁在一寸的位置上,強化了孩子的理解,便於比照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