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秋天,同往常一樣,北京大學新學期開學了,新生們紛紛拿著通知書前來報名。一個外地來的新生,他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北大校園,由於實在太累了,就將行李包放在路邊休息一下。
這時,正好有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走過來。年輕的學子以為老人是看門的大伯,於是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照看一下行李,年輕人便抽身去辦理入學手續。老人欣然答應了。
一個小時之後,學子辦完入學手續歸來,老人坐在行李旁盡職盡責地看守。學子向老人道謝後,二人分別。
數日之後,北京大學舉行開學典禮,那位年輕的學子大吃一驚,他發現在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那位老人。
有一次,餘秋雨同季羨林約好了,一起出去吃飯。在吃飯前,季羨林先生說:“我要去換一件衣服。”
當時,餘秋雨對此有些不解。後來,餘秋雨就向季羨林的秘書詢問此事,季羨林的秘書告訴餘秋雨,這是季老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每次邀約別人吃飯時,都會換件新衣。
雖然,餘秋雨是季羨林學生一輩的朋友,這件事情也不能例外。
這就是季羨林,一代大家的風度、修養和境界。
夢想啟示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在中國,季羨林廣受尊重,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對此,季羨林在自己的《病榻雜記》並不認同這三頂“桂冠”,季羨林寫道:“我對哪一部古典、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工夫,因為我從來沒想成為一個國學家。除了尚能背誦幾百首詩詞和幾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觀上談一些與國學有關的自謂是大而有當的問題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國學知識並沒有增加。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