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三後,我們的體育課是從三個項目中選修一項,我和閨蜜都選擇了藝術體操。有同學跟我們開玩笑:“你倆就是為了臭美。”我們特無奈地回答:“真不是這樣!我們實在是乒乓球接不住,排球發不出去,隻能折騰自己的胳膊腿兒了。”
後來,學習了多元智能理論,才明白,我們就是那種運動智能低下的人。再後來,又知道了感覺統合,原來這也屬於感統失調呀!專業人士給了我更明確的解釋:
在打球時,看到球朝自己飛速地投過來,你的大腦就得很快地計算出,這個球大概會在什麽地點落下,自己應該在哪裏接應。這種計算包括了你要判斷球的初速度、風速或其他能使球減速的因素以及球的反彈性等;而幾乎同時,你的大腦還要對肌肉下達進行何種動作的命令,肌肉必須配合……為了接一個球,你大概隻有一、兩秒鍾的時間對以上的一切事情做出反應和動作。
你還認為精於運動的人必然頭腦簡單嗎?
在這方麵熊壯壯比我強多了,幸好遺傳了他爸爸的運動天賦。剛滿1歲便能自如地獨立行走,2歲騎自行車(帶輔助輪的),3歲輪滑,都是沒費什麽力氣,一上手就會。幾乎是流行什麽運動,我們就玩兒什麽。
研究發現,兒童運動的發展是以腦的形態、功能為基礎的。經常運動的孩子,會比較聰明,因為運動可以提升他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活動的強度、靈活性、均衡性及大腦分析綜合的能力。同時,經常適量的運動,能改善孩子神經過程的不均衡性,提高神經係統的調節功能。所以,想讓孩子聰明,運動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