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

第4篇 八條戒律也是八個人文常識

字體:16+-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一個簡單又容易被忽略的事實是,人一直都是被會犯錯的人撫養長大的。

這是我反複強調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視細節。你就是帶著孩子走路,都需要給孩子示範應該怎麽走,比如不能三個人並排走,兩個人走時應該大人或男士靠外側行走。我的一位朋友到英國時看見一位奶奶帶著小孫子上公交車,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結果被奶奶叫了下來,奶奶要自己先走,還對小男孩說了句“女士優先”。紳士教育大概就是這樣從小教起的吧。我在我的生命化教育課堂給大家推薦了一位美國著名的小學教師羅恩·克拉克寫的《優秀是培養出來的》這本書。克拉克老師就特別重視對孩子的細節教育,比如吃飯時不能含著食物說話,推門時如果後麵還有人,就要為他把門,要用善意的眼睛看人等,總共有55條,都是孩子成長中的細節,其實這些細節也都是人生的“大端”,因為細節背後就是大端。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始終應該記取的責任,你沒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就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麵的教育就難了。

父母角色是我們一輩子的事業,需要好好規劃,需要不斷學習與示範,需要與孩子生活在一起。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一書中寫道:“應當在中學時代就給未來的父親和母親以教育學的知識。教育學應當成為一切人都有用的學科,下麵的話也可能對某些人來說好像是誇大其詞:我認為,沒有研究過教育學基本知識的青年公民不應當有成立家庭的權利。”這無非強調了學習在父母職業中的重要地位。有些人會用高爾基的話——“愛孩子,那是母雞也會的”來作為自己疏於管教孩子的說辭,可是,他們卻忽略了這句話的後半句“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而這卻是一樁偉大的事業”,現實中,有多少人羞於把家教當成人生的一大事業,無須贅言。早期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那又絕不僅僅局限於孩子的智力開發。青年教育學者王東華先生在研究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人的“成長三棱錐說”,他認為人的成長是由智力、意誌、品德和氣概四方麵構成的,越是後麵的因素對人的成長越重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