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每天至少告訴孩子一次,你真的很愛他,對孩子愛意越多,越有助於他喜愛自己、相信自己、改善自己。
我女兒上初中之後,學業非常辛苦,起早摸黑,我心裏也很難過,很想和她說些溫暖的話。有一天正好她媽媽也不在家,她也是像平時一樣六點多就起床了,自己吃過早飯,準備上學,我還躺在**。我聽見她開門的聲音,就把她叫住了。我說豆豆,你過來一下。女兒一臉茫然地走到我床鋪跟前說,什麽事情啊?我說爸爸非常愛你。女兒一下子愣住了。這本來是應該經常說的話呀,這本來就是親人間每天要說的話呀,可是,因為疏於表達,我說完之後也覺得好像說出了讓自己非常驚訝的一句話。其實愛是需要說出口的,愛需要表達,愛是需要不斷去表達的,在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愛的表達應當成為一種習慣,這就是家庭文化最核心的元素。我們看著孩子的眼睛,說出自己最想說、最應該經常說的話語,它能夠直抵孩子的心靈,成為最美好的鼓勵、最美好的慰藉、最重要的精神食糧。我深信對孩子真摯的,同時讓他可以不斷感受到的愛,一定能夠幫助她更好地成長。
我們常常吝嗇給孩子以真誠而溫暖的愛語,反而以幹癟粗冷的言語命令孩子達到大人的要求,卻不知這是得不償失的。著名翻譯家傅雷的長子傅聰是世界一流的鋼琴演奏家,享譽海內外,被譽為“鋼琴詩人”,他的成長離不開其父親早期的發現與督教,還有後期的藝術指導。這些育兒思想與實踐在其《傅雷家書》《〈傅雷家書〉手稿選粹》中得以充分體現。父親開始讓傅聰學美術,可後來沒有發現兒子繪畫的天賦,倒是意外地發覺兒子喜歡音樂,便讓兒子改學鋼琴。尋覓天賦與事業的最佳契合點實質上必須以“尊重孩子天性的自然發展”為前提,在激發孩子興趣的同時給予適當的引導與支持。傅雷覺得,孩子2歲左右是感知、動作及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此時要給孩子提供多聽、多看、多講、多觸摸的機會,讓其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為理性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