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的變化不斷加速,長沙、西安、太原、上海、杭州、寧波、鎮江、安慶等地相繼失守,而且革命黨一到,該處兵丁悉均歡迎,黃沅的心緒日壞一日。他期望袁世凱效法曾國藩,平定大亂,可是眼看各地響應革命者繼起踵接,不免心灰意冷,對於殉難死事的清朝官員如山西巡撫陸鍾琦、湖南提督黃忠浩等大加推崇,對於投入革命如程德全,或不戰而逃如瑞澂等人則嚴詞痛斥,以致恨不能將其淩遲處死,骨肉磨粉。(387)自己也有生不如死之心。“自今日之下,理應一死而已,敢貪生而不死者,家祖慈年經八秩,家君尚在晉省未旋,不得不以殘喘貪生耳。容俟家君旋裏,餘將家務交奉家君經理,餘效明季八大山人一壺道人之所為耳。前何巨明先生算餘壽隻三十六歲,倘若是年作古,餘願亦足。至時不效,深為恨事焉。”(353)
十九日(11月9日),民眾紛紛前往海門,爭看革命黨,有官員臂圈白布,於早刻轎至海門迎接革命黨。其實來人不過兩位,均係寧波軍政分府所派,一住郡城,一往六縣,囑各處照舊辦事。“中國官員若是者,安得不亂也。近日以來,深入革命者固不必說,即有革命黨之氣味者,無不喜出望外,滿身歡喜,何待言歟。但滬江各報,均係革命黨人主筆,又是革命黨中人經理,一切語言,均是革命黨之口氣耳。所言官軍敗者,不可聽信,所言官軍勝者,則實然。”(354)據說寧波失守,亦起於謠傳,人心惶惑,革命黨至甬,不過20餘人,官軍即紛紛投入革黨,而且赴道頭歡迎。革黨所用之兵,即當日官軍。“兩國相戰而不勝者,而後投入於彼,今古皆然。如今之革命如浙江而論,並無與戰,即行投入於彼,而又歡迎之,今古所無也。各報紙將各處與民所忌者先為刊報,而後遊說,以致如是之速。”“餘草茅下士,所說之語,人曰背時,言即召尤。自今之後,不複多言如前也。”(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