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之後,隨著民族危機和複興意識的強化,國人一方麵開始自覺呼喚和讚頌現實中不斷湧現奮勇禦寇、勇於犧牲的“民族英雄”。[138]另一方麵,也由此認識到書寫和講授曆史上的“中華民族英雄”故事、自覺弘揚“民族英雄”的愛國精神,實乃服務於中華民族救亡和複興大業義不容辭的職責。因此從1931年開始,不僅一般報紙雜誌上能經常見到有關“民族英雄”事跡的報道,以“民族英雄”故事為主題的各種專門讀物,也隨之大量問世。[139]
1932年,徐用儀推出了《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一書;1933年,易君左編撰出版了一部《中華民族英雄故事集》,這是當時出版的此類讀物中較早和較有影響的兩種。前者曾先在天津《大公報》上連載,麵對的是一般社會大眾,由大公報社正式出版時,曾有錢玄同、黎錦熙等20餘位學者和名流為其或題詞或作序,聲勢頗大。如劉式南在該書序言中就認為,此書“既表彰先民於國家危難時之護國魄力與其愛國精神,更足使凡今之人凜然於先民賢肖與興亡之責任,不敢不努力於民族複興運動。此誠國難期間有關宏旨之著也,不可以不傳”。後者則是專為中學生而寫,被江蘇省教育廳製定為“全省中等學校教材”,出版一月內即數次重印,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在當時“關於發揚民族精神”的眾多同類著作中,被認為是“涵義深遠、文筆流利者”的“罕見之作”,“洵足稱為激發青年奮勇向上之讀物也”。[140]
此後,這一類的著作公開出版或內部印行的,成百上千,形式多樣,不勝枚舉。其中較為突出的有:王漢柏編的《民族英雄》(1933年);韓棐、範作乘編的《中國民族英雄列傳》(1935年);劉覺編著的《中國曆史上之民族英雄》(1940年),裴小楚編著的《中國曆代民族英雄傳》(1940年),梁乙真著的《民族英雄詩話》(1940年),沈溥濤、蔣祖怡編的《中華民族英雄故事》(1940年);曾金編著的《中國民族英雄故事》(1944年);嚴濟寬編著的《中國民族女英雄傳記》(1944年),周彬編著的《十個民族英雄》(1944年),等等。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性的“民族英雄”傳記集,以及以叢書名義出版的單個民族英雄故事係列。前者像王澹如編的《關中民族英雄抗敵歌》(1939年),鄒光魯編的《隴右民族英雄集》(1939年);後者如新生命書局1933年至1934推出的“新生命大眾文庫”中的“民族英雄事略”係列,汗血書店1936年出版的“汗血小叢書”中的“民族英雄評傳”係列等,均可稱代表。至於報紙雜誌上所登載的同類文章,就更難以數計了。這些傳記故事作品,對於切實傳播現代的全民族意識和觀念,使其真正得到社會化的普及,所起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