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

4.民族複興論的高漲、內涵及與“中華民族”認同之關聯

字體:16+-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中華民族複興”論迅速達到**,隨即流行於整個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其中,國民黨、國社黨對這一話語和思潮的流播,起到某種倡導作用,而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的刺激,則成為其直接的動因。

在近代中國,除國民黨之外,最熱心於“中華民族複興”論的政黨,莫過於中國國家社會黨了。該黨誕生於日本入侵中國東北後不久的1932年,它甫一成立,就創辦了著名的《再生》雜誌,以再造中華民國、實現中華民族複興為己任。其創刊號中所發表的《我們所要說的話》,1938年直接成為《中國國家社會黨宣言》。這是一個完全以“中華民族複興”為理論宗旨,全麵體現國社黨思想主張的政綱。該黨的創始人張君勱、張東蓀等,均為昔日“研究係”的骨幹,1947年,它與另一由“研究係”發展而來的政黨“民主憲政黨”合並,共同組成“中國民主社會黨”,簡稱民社黨。在該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仍然表示“本黨同人不得不大聲疾呼民族複興,而民族之複興,首莫重於道德之複興”。[100]但其在建國思想上,卻又有別於國共。它希望通過“修正的民主政治”,“國家計劃的經濟”,鏟除官僚資本、進行恰當的土地改革,實施普及教育、學術獨立和思想自由等政策,在國共之間、美蘇之間、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走出一條獨特的中間道路,最終實現中華民族複興的偉大使命。[101]“九一八”之後,作為始終高揭“中華民族複興”旗幟、長期介於國共之間的中間黨派的典型,國社黨的有關論說,不僅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族複興思潮的高漲,也體現了這一思潮的思想高度、精神強度和時代品格。

顯而易見,作為一種時代思潮,“中華民族複興”論的發生和演化,與民國各政黨訴求之間的彼此互動,是長期存在的,也可以說它不得不打上了民國政黨話語政治的深深印記。但與此同時,民國時期的“中華民族複興”論又有超越“政黨”政治的重要麵向,特別是在抗戰時期,它是那樣的眾說紛紜、複雜多彩,凝聚著億萬國人渴望打敗日本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解放和富強的奮鬥意誌與生存信念。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中華民族複興”論的廣泛流播,又可謂是那個時代的國人需要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心理和精神祈望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