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

1.兩部代表性史著之誕生及其“中華民族”觀念內涵

字體:16+-

就在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之後的1928年,三本最早關於中華民族發展史的代表性專著得以出版,似乎與時勢並非完全沒有關聯。一本是青年黨人常乃惪(燕生)所著的《中華民族小史》(該書書影見書前插圖),另一本是國民黨人張其昀所著的《中國民族誌》,還有一本是王桐齡所著的《中國民族史》。前兩本都明確使用“中華民族”一詞並認同現代中華民族觀念,後一種尚略有區別。[2]

正如筆者前文中曾提到的,《中華民族小史》可謂最早自覺以“中華民族”命名的民族史著作之一[3]。作者明確執定“中華民族”的稱號,認為不能以“漢族”之名來代表“其他諸族”,妥當而無弊的大民族稱謂隻能是“中華民族”。該書第一章即題為“何謂中華民族”,分別論述了“中華民族之活動範圍”,“中華民族之命名”,“中華民族之起源”,“中華民族之成分"等問題,猶以“文化陶鎔”作為中華民族曆史和現實認同之關鍵和基礎。本章開篇即充滿感情地寫道:

中國,世界之著名古國也,中華民族,世界之著名偉大民族也。然人亦知其偉大之所自乎?五千年前,此一片海棠葉形之古國,固猶是許多錯雜零亂之野蠻部族紛爭割據之地,其地不相接也,其音問不相通也,其文化與血統各不相關也。五千年來,經許多哲人誌士之苦心毅力,慘淡經營,乃得將此許多各不相關之異民族摶結融會而成為一大民族,而後中華民族之名出焉。中華民族,非一單純之民族也,中華民族,非盡黃帝之子孫也;然至於今日,則人盡自覺為中華民族之一員,人盡自覺為黃帝之子孫,此無他,五千年來文化陶鎔之所自也,五千年來哲人誌士之功也。吾儕治史者,亦惟治此五千年中文化陶鎔之偉績而已,亦惟治此五千年中哲人誌士發揮心力之成事而已。鑒往以知來,援古以證今,中華民族其猶有未盡之功乎?中華之誌士哲人其猶有努力工作之必要乎?是則讀史之後,所當毅然發深長省者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