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

2.“中華民族”一詞的誕生及其早期觀念內涵

字體:16+-

——兩種“中華民族”概念問世記

從目前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來看,由曆史悠久的“中華”一詞和近世被賦予新含義的“民族”一詞合構而成的“中華民族”一詞,其正式出現要比“中國民族”一詞稍晚。它大約誕生於1902年。最初人們使用它時,指代的主要是“漢族”,後來才逐漸表示今天的含義。這一內涵的演變,很有意思。它從一個側麵實說明,在最初具有現代民族意識的漢族知識分子中,大體都經過了一個梁啟超所謂的從“小民族”到“大民族”,即從“漢族”到“中華民族”的雙重覺悟過程,不過程度有所不同,時間先後有異罷了。與此相一致,它還伴隨著一個從現實到曆史、然後再回到現實的民族認知曆程。

梁啟超、章太炎和楊度等人,是較早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先驅者。他們也因此成為指代漢族的“中華民族”概念和指代包括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內的大民族共同體的“中華民族”概念這兩種“中華民族”概念的思想啟導人。

1902年4月,在《新民叢報》第5號上連載的《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梁啟超寫道:“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思想者厥惟齊。故於其間產出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這是筆者所見到的“中華民族”一詞的最早出現。從上下文來看,它所指的當是漢族,確切地說,指的是從古華夏族發展至今、不斷壯大的漢民族。因為在該文中,他在“黃帝子孫”一詞下,特別注文指出:“下文省稱黃族。向用漢種二字。今以漢乃後起之朝代,不足冒我全族之名,故改用此”。又說:“中華建國,實始夏後。古代稱黃族為華夏,為諸夏,皆紀念禹之功德,而用其名以代表國民也。”以後幾年,在其他文章中,他又多次使用“華族”一詞,或稱其為“中國民族”或“吾民族”“中國種族”等,可見其當時仍未將“種族”和“民族”嚴格劃清。此種情形,即“民族”和“種族”混用的情形,一直延續到了民國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