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西方發現陳寅恪:中國近代人文學的東方學與西學背景

第一節 東方學之目錄學之前傳

字體:16+-

《東方學之目錄學》這個雜誌影響這麽大,好像中國學界並不大重視。這裏邊的原因值得略說一二。主要是因為近現代中國學者更重視漢學,而這個雜誌的主要內容涵蓋東方學,重點是歐美特別是德國學者擅長的印度、伊朗和中東地區的研究,漢學不過是其內容的一小部分。隻有寅恪這樣在德國東方學氛圍下成長並通曉多種語言文字的學人才會留意《東方學之目錄學》吧。即便如此,寅恪本人治學的重點仍然是中國及其邊疆地區,超越這個之外的地區,如印度、伊朗等本土的學問,寅恪雖然通曉其文字,卻並無太大興趣。談到漢學方麵的書目,中國學者耳熟能詳、提及較多的書目是高第(Henri Cordier)的《漢學書目》(Bibliotheca Sinica)。此書還有個副標題也幾乎常常被省略了:《關於中華帝國的書目辭典》[2]。以及由袁同禮編纂的《西文文獻中的中華》[3],這是高第書目的延展書目,此書中國學界常稱之為《西文漢學書目》。此書之撰述目的和高第略有不同,對袁先生而言,中華並非他者,而是自身文化認同的根本所在,所以他特意在扉頁上將此書獻給有著四千年曆史的中華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法國學者從戰爭的廢墟中收拾殘局,重新燃起舊日漢學**,擔當西方漢學的領跑者,從1957年開始出版《漢學書目評論》(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4]。行文至此,忽發奇想,如果當時寅恪在漢學更為發達的法國留學,他是否還會關注整個東方學之目錄學呢?寅恪是位在歐、美、日均有遊學經曆且有宏大眼光的學者,他給陳垣寫《敦煌劫餘錄》的序言即提及東西方學者鹹有所貢獻。他的眼光總是世界性的,在一定程度上這也算是德國東方學之目錄學熏陶所致吧。

實際上,按照西方的學術傳統,目錄學有兩大類,即列舉目錄(Enumerative bibliography,或稱係統化書目systematic bibliography)和分析目錄(analytical bibliography),前者僅列出作者、題名、出版時間、地點,後者則有對書籍本身物理狀況如紙張裝幀甚至製作經過的描述。而分析書目下麵又包括曆史目錄(historical bibliography)、注記目錄(descriptive bibliography)、文獻目錄(textual bibliography)三大類。曆史書目提供書籍史的研究,涉及參與的人員、製度、書籍產生過程的曆史、技術及其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狀況等;文獻目錄學則和文獻學類似,研究書籍的版本和文字錯訛等,即中國和日本學術界傳統上所稱的解題目錄;注記目錄則提供書籍物理狀況的描述[5]。我們下文要討論的《東方學之目錄學》應該歸入列舉目錄一類,並未涉及書籍本身具體物理狀況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