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瀛寰回眸:在曆史與現實中

中國的西方史學史之史:曆史、現狀與展望

字體:16+-

中國的西方史學史就其學科意義上而言,還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如果從20世紀60年代初奠立開始,也就半個多世紀吧,但倘若追溯其曆史,其源頭可以從20世紀20年代說起,也有將近百年的曆史了。

關於中國的西方史學史之史,我曾做過多次的曆時性考察,這些近期可見我主著的《西方史學史》(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10,第三版導論篇)、論文《西方史學史學科在中國的曆史進程述要》(《福建論壇》2010年第1期)等。歸納起來,中國的西方史學史之史,倘從20世紀20年代算起,大體經曆了如下四個時期:

1.萌芽時期:20世紀20~50年代。

2.奠立時期:20世紀60年代前期。

3.停滯時期: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4.發展時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

眾所周知,這停滯時期的中國文化尚處於困境之中,遑論西方史學史。倘若如此,近百年西方史學的發展進程可概括為萌芽、奠立、發展三大階段,經曆了從不自覺——比較自覺——自覺這樣一個發展曆程。

本文不再詳述以上這幾個時期的情況。這份綱要旨在從中國西方史學史近百年的曆史進程中,捕捉幾個要點,另列子題,集中敘述,或許會讓讀者多少對它留下一點印象,果如是,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在搖籃中

在我國,史學史作為一門學科提出來是20世紀的事。“中國史學史”一詞,最早是胡適於1924年提出的。然而就這一學科地位的貢獻而言,則當數梁啟超居功至偉,自梁氏在《中國曆史研究法補編》中明確提出了“史學史的做法”,並為中國史學史給出了初始方案後,中國史學史的作品紛出,30年代前後正是中國史學史學科的奠立時期。反觀中國的西方史學史學科,此時尚在搖籃中。

西方史學史(或說西洋史學史)一詞最早始於何人,待考。大約在1919年之後,北大史學係所設置的課程中有歐美史學史,或有西洋曆史研究法之類的課。1920年起,李大釗撰《史學思想史講義》,並在北大開設《史學思想史》等相關課程,著力傳授的是近代西方史學史,雖然他並沒有標上這樣的名稱。在此需要加上一筆的是,《史學思想史講義》可稱得上是我國史學史上第一本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西方史學史作品,它為中國的西方史學史學科建設作出了先行者的貢獻。這之後,何炳鬆與郭斌佳譯美國曆史學家紹特威爾的“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History”,譯者把中文書譯名定為“西洋史學史”,此書由商務印書館於1929年出版,也許他們是在學界較早提出此詞的人。1930年北大史學係在開設的課程中,已明確有“西洋史學史”一課。此後,清華大學的劉崇鋐、暨南大學的朱謙之都開設過這樣的課目。於是,在30年代,“西洋史學史”一詞就逐漸流傳開來了。然而,在三四十年代中國的西方史學史學科仍在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