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瀛寰回眸:在曆史與現實中

古羅馬文明興衰啟示錄

字體:16+-

古羅馬是一個謎。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它的勃興與衰亡,更是一個令中外學者興味盎然與竭誠探索,但又難以索解的斯芬克斯之謎。古羅馬國家約從公元前754年(或753年)建城起至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覆亡,曆經1200餘年。羅馬原先隻不過是意大利中部第伯河畔的一個蕞爾小邦,卻迅速崛起,不斷擴展,最後發展成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版圖遼闊的大帝國。人們對羅馬帝國的興衰眾說紛紜:古希臘曆史學家波裏比阿認為,古羅馬的興盛是因為它的政體是一種混合型的,兼具民主政治、貴族政治與君主政治三者之長,卻避免了三種政體的缺陷。英國史家吉本認為,西羅馬帝國的覆亡是在兩條陣線上同時受到外來的敵對力量攻擊的結果,這就是蠻族人與基督教會的力量。但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根據羅馬的曆史證明,隻有在公民得到自由和獨立的地方,在共和時代的風俗習慣盛行的地方,社會才能順利地發展。諸如此類的觀點不一而足。其實,要解開古羅馬興衰這個“阿莉阿德尼的線團”,還需要到羅馬人自身那裏去尋找。我們首先要談論的是羅馬軍隊,因為它的變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羅馬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

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是羅馬崛起的原因

在古典世界,羅馬人的偉大成就在於它超越了希臘城邦製的狹隘的政治架構,創立了一個把各個不同地區與國家合為一體的大一統的帝國——“世界國家”。在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過程中,為羅馬衝鋒陷陣、開拓疆土和獻出生命的是羅馬的全體將士們,它是羅馬國家的主要支柱。

羅馬人的上述成就,歸功於共和時代羅馬軍隊所崇尚的忠勇愛國的精神,這種精神來源於當時推行的兵農合一的公民兵製。早在公元前6世紀,塞維·圖裏阿改革時就明確規定,服役是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它又同時規定各個不同等級的公民所擔負的軍事職責與應具有的軍事配置,這就是說,公民當兵在當時不僅被視為一種權利,更成為一種社會榮譽的標誌而為世人所誇耀。那時,士兵戰時應征入伍,戰後解甲歸田,應召入伍的將士,為羅馬而戰,也為自己的榮譽而戰;這種農家兵士,能吃苦耐勞,勇敢善戰,具有堅毅不屈的鬥誌與赴湯蹈火的犧牲精神,他們信守這樣的箴言:“不要屈從於噩運,而要以更大的膽量去與之抗爭。”在這裏,他們感悟到了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一致性,因而為了前者,他們甘於作出奉獻乃至犧牲自己。羅馬人的忠勇與愛國主義精神在共和時代的羅馬將士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