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瀛寰回眸:在曆史與現實中

前言

字體:16+-

這本小書的完成,全賴北師大出版社譚徐鋒君的信任和支持。我的這些篇什輯集成書真能忝列“京師學術隨筆”係列,不辱諸大家之名聲嗎?對此,我並不自信,但小譚卻顯得頗有信心,他回想當年讀我主著的《西方史學史》時的情景;讚揚我已發表且散落在各處的文字,說它非常適合“學術隨筆”。就這樣,《瀛寰回眸:在曆史與現實中》被催生了。

然而,《瀛寰回眸》這一書名得來卻頗費心力。起先,我用《回眸:在曆史與現實中》作為書名,吟讀之餘,自覺尚可。譚君見後,說這套係列之書名,多是四個字或五個字,最好是個成語。我思忖良久,改成《回眸與省思》。

但我斟酌再三,自己倒覺得不認可了。正值苦惱之際,眼光不由落在案頭已出的“京師學術隨筆”係列之一:馮天瑜著《天光雲影:文化史漫記》。馮君書名《天光雲影》取自朱熹詩《觀書有感》之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詩後兩句有相當的知名度,常為人引用。但馮君逮住了第二句,取其前四字“天光雲影”作為書名,氣度不凡且充滿詩情畫意,不僅與其選編各輯內容連接,而且也切合他作為一名文化史家的身份,令人不勝歆羨。

由《天光雲影》一書,忽然想起三年多前與馮君在複旦相見時的情景:是時,我校召開“曆史學家與哲學家對話”學術研討會,我們以曆史學家的身份聯袂與會。那次會議與哲學家的“對話”,我已淡忘,唯有舊雨新知之間的真情,總是難以忘卻。曾記得:浦江夜遊時,在船頭,在晚上,我與天瑜遙看這兩岸燈火,回憶十多年前,楚天雲舒雲卷,觀東湖水中月影,又食武昌鮮魚……

“滬上一別,疏於問候,不知不覺間,已有三年多沒有謀麵,時間過得真快啊!”我接通天瑜的電話,說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