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時候,父母就教導我說,你的成熟與否體現在你與權利和責任的關係上。你承擔的責任越大,就說明你越成熟。你參與公民義務的程度與你關注的事情大小有關。不參與任何公民義務表明你隻在乎自己,參與極少的公民義務表示你隻關心自己的家庭。但是對你所生活的社區,所居住的州,或者國家有某種改善生活的願望,這才是攀登公民義務的階梯!在藝術領域裏,這一階梯引領你從藝術造詣到藝術形式,然後到各種藝術,最終到人類本身。我們的人性就是藝術的領域,而這也正是約瑟夫·波利希在這本書中所迫切關注的話題。
波利希是一位具有罕見的高瞻遠矚、公平處事、高度關切以及對美國藝術應取得的成就充滿至高無上關愛的人。 所以當我在《藝術家引領社會》中讀到在他被任命為茱莉亞學院院長之前,就對學院的改進提出大膽設想而感到不足為奇。這就是波利希,他通過打開排練廳的圍牆讓藝術觸及世界上每一個渴望感知文化的心靈,深化了學生性格上的勇往直前的追求。
波利希在茱莉亞學院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增加了文科教學內容以保障學生的全麵發展。這些學生畢業時,不但具有更廣泛的世界觀,還具有與他們所生活的時代更有活力的互動關係。波利希是重新締造表演藝術教育的領軍者。他知道應該做什麽,如何去做。通過擴大茱莉亞學院所進行的創新舉動,以喚起國家靈魂的運動非他莫屬。而波利希並不是位理想主義的夢想家。
波利希出身於藝術世家。父親是紐約愛樂樂團的著名巴鬆管演奏家,母親是廣播城音樂廳的(Radio City Music Hall)芭蕾舞演員。他熟知國家政治對藝術持不了解和不經意的態度。他知道如何嫻熟的航行在變化萬千的各種思潮中。這些思潮時而把藝術視為公共需求,時而視為詆毀性的宣傳。波利希對如何醫治困擾美國的文化疾病有明確的想法。他堅持表演藝術院校不僅要培訓學生們的演奏技巧和創造力,還要提供給他們機會和希望,把這些技能傳承下去。由於波利希在茱莉亞學院的努力,今天從事表演藝術專業的學生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畢業後可以當教師,在非營利的藝術機構工作,在公立學校和大學為積極參與藝術奔走呼籲。此外,波利希也集中談到美國城鄉分化的嚴峻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