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明學士人社群:曆史、思想與實踐

字體:16+-

本書的完成我要特別感謝許多人,在台大碩士班課程中教導過我的何佑森教授、張亨教授、錢新祖教授、古清美教授,他們是帶領我走進這個領域的重要啟蒙者。我也要感謝UCLA曆史研究所紮實而精彩的課程,尤其是Benjaman A.Elman、Richard von Glahn、Herman Ooms、Carlo Ginzburg教授的教導和治學風範,更是對我的研究有重大的啟發和影響,我亦深覺有幸能在當年客座UCLA的溝口雄三教授和夫馬進教授的課堂上聆聽,接受教誨。如今回想,當時我能吸收學習的其實很有限,許多課堂上的討論細節也已不複記憶,不過他們深思好學的態度、認真專注的神情,曾經感動我。他們眼神之中流露對學術的熱誠偶爾仍會浮現在我腦中,就像普魯斯特非自主性記憶之完美、鮮活、沒有時間限製,我的感動也如此。盡管美好的回憶片段未必反映現實,現實世界也總離不開權力關係的算計與衝撞,但如果我對學術研究尚有些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想法,除了知識內容,我相信這樣的感動是一種力量,我也願意珍藏它。

本書有一部分是改寫自我的博士論文,其中有許多地方受益於當年一起修課論學的同學們:祝平一、楊瑞鬆、廖鹹惠、柳麗敏、孟悅、叢小平、王超華、唐澤靖彥、Sam Gilbert,Eugenia Lean,Amy Thomas。他們是我海外學習生涯中重要的精神夥伴,他們的友誼也是我生命中美好的一部分。

這本書大部分的篇章都是在“中央研究院”優良的學術環境中完成的。1995—1996年我在曆史語言所的明清檔案室工作,我要感謝我的主管劉錚雲教授讓我彈性上班,可以更充分利用圖書館;1996—1997年,“中國文哲研究所”的博士培育計劃獎學金讓我更有效率地完成博士論文,也要特別感謝鍾彩鈞教授仔細閱讀我的文稿,提出指正意見。從1998年起,我很幸運可以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內工作,從擔任熊秉真教授的博士後研究工作到所內助研究員,我確實在許多的學術演講和同人的研究討論中學習、獲益,也因為安定而良好的研究環境,讓我可以逐步擴展研究的範圍。我也要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對本書關於江右和浙江地區研究的讚助。範毅軍教授與“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空間信息技術小組幫忙製作地圖,謝慶盈先生在計算機技術上協助,助理黃吏坊、歐姍姍盡心協助研究工作,蔡淑閔、何淑宜和黃繡春細心校對文稿,都在此一並致謝。書稿的部分內容承蒙許多好友閱讀指正,我特別感謝祝平一、祝平次、廖肇亨、沈鬆僑,以及匿名審查人與專刊出版審查委員們所提供的寶貴意見,當然唯有我個人應為內容的錯誤與疏失負責。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