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無法扼殺的愉悅:文學與美學漫筆

譯後記 無法扼殺的閱讀快感

字體:16+-

這本小書譯介的雜文裏,無不透露著作為“讀者”的本雅明無法扼殺的閱讀快感。他讀卡夫卡的小說,讀列斯科夫的故事,讀布萊希特的詩歌、戲劇,讀曆史人物的生活、想象、精神,他向這些“讀物”投去深邃的目光,既激活著曆史中沉默的人、物、字,更傳遞著他對世界的**之火,對生活的希望之光。不論是曆史社會,還是個體內心,他眼中的世界總不免帶著些晦暗色彩,或汙穢不堪、散發腐朽之氣,或充斥矛盾對抗、劍拔弩張。可同時,他的目光卻又總能落在那些孕育曆史、社會變革力量的模棱姿態上,總能看到新舊世界碰撞時閃現的希望火花。在他的解讀中,卡夫卡的父輩世界如此,迫使布萊希特身心流亡的國度如此,湮沒約赫曼精神呼喚的曆史亦如此。他對人類文明的變遷總是帶著些許留戀、憂鬱、感傷,卻總又將閃爍著智慧的目光投向曆史、當下、未來,總能看到世界、生活中的晨光微曦。

本雅明是一位重感性,重感情的“讀者”。在從文字裏探索世界、解讀文明的過程中,他雖堪稱一位冷靜的智者,本著辯證理性的思維,將曆史、現在與未來縱觀眼中;但更是一位飽含深情的觀察者,用細致入微的目光丈量著文字、文明世界裏種種人、事、物的深度與廣度。他對文字中世界的蛛絲馬跡興趣盎然,對文學折射的多彩世界尤為情有獨鍾。循著他的目光,鍾愛文字的讀者們總能在文學作品中發現驚喜,體會樂趣,斬獲獨特的美學享受。這也是譯者在翻譯他的文字過程中最大的收益。

當然,本雅明絕非一位單純追求感性娛樂的文學“讀者”,而是一位情中有理、理融於情的人類文明思辨者。從他對講故事和詩歌藝術的情理描刻中,他對文學的鍾愛有加可見一斑。而他所觀察到的,實則是這兩種藝術的敗落,可在描刻它們時,他又並非隻一味地感傷懷舊,而是在對它們演變過程中的一座座裏程碑如數家珍的同時,也冷靜地搜尋著它們的變遷對人類的美學享受及文明進程的新意義。他對文明進程中的新生事物有著一種獨特的熱情。這一點,我們不僅可從他對“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品”的模棱態度中體會到,也可從他對布萊希特敘事戲劇誕生過程的密切關注中,從他對布萊希特詩歌所含新社會理想的剖析裏窺見一斑。由此可見,他並非隻立足文學而熱愛文字,而是本著對人及其曆史社會的關切而放眼文學。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