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戲劇就好比電影膠片的圖像,是一點點向前推進的。它的基本形狀就好似製動墊片那般,在這墊片的作用下,一出劇中相互襯托得恰到好處的一個個場景相互銜接。戲劇中的歌唱,舞台布景中的解說詞,演員遵循表演慣例的一舉一動,這些使一個場景襯托出另一個場景,也使其區分於另一個場景。如此一來,劇中隨時都有間歇產生,它們更多的是在破壞觀眾在觀劇時產生的幻覺。它們麻痹了觀眾移情的意願。這些間歇都是留給觀眾的,以便其形成批判態度(對所表現的行為進行批判,對這些行為得以表現的方式進行批判)。說到表現的方式,敘事戲劇中演員的任務在於,通過表演去證明自己始終保持著冷靜的頭腦。對於演員來說,移情也幾乎毫無利用價值。對於這樣一種表演方式,戲劇性戲劇的“演員”並非在各方麵都做好了準備。憑借對“戲劇表演”的設想,人們或許能最自然地去接近和熟悉敘事戲劇。
布萊希特說:“演員必須展示一件事情,並且他必須展現自身。通過展現自身,他便自然地展示了這件事。他展示這件事的同時,也便展現了自身。雖然這兩件事情發生了重疊,但其重疊的方式卻不能抹殺了這兩個任務之間存在的對照(區別)。”換言之,演員必須為自己保留一種可能性,必須能使自己憑借演技而表演不當。在某個特定的時刻,他應該堅持表演一個(就自己的角色)進行深思熟慮的人。如果人們覺得這樣的時刻可以使自己想起浪漫反諷——比如,蒂克在《穿靴子的公貓》(”Der gestiefelte Kater“)中所運用的浪漫反諷——的話,這便大錯特錯了。浪漫反諷沒有教育目標;從根本上來說,它隻證明了作者哲學知識的淵博,並且在創作劇本時始終能清楚地意識到:歸根結底,世界或許也就如一出戲劇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