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善待麥克盧漢及其思想。我們看到,他有關媒介的預測陸續成為現實,每年都以這樣那樣的形式實現。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後,我們更清楚地看到,雖然並非出自精心的謀劃,但他的確是在為我們的時代寫作,而不是在為他的時代寫作。
如今的社交媒介使麥克盧漢20世紀60年代論述的地球村更加鮮明,並使之成為現實。彼時,地球村的村民是發達國家的電視觀眾,可見那個村落既不是全球性的,也不是互動型的,不像是人們在場交流的那種真實的村子。相反,今天推特、臉譜和優視網既是互動的,也是全球性的。我在《新新媒介》(New New Media,2009,2013)裏對這些社交媒介做了詳細的闡述,它們不僅使我們能接收交流的內容、發表評論,而且能在日常生活中生成訊息、設置網頁、製作視頻,將其向世人發布。這些新新媒介不像稍早的新媒介,比如iTune播放器,那些新媒介的使用者多半隻能消費、不能生產。相反,新新媒介容許並鼓勵消費者成為生產者。
連推特網上的微博也符合麥克盧漢寫作的方式。《穀登堡星漢》(The Gutenberg Galaxy,1962)的結構不是規範意義上的章節,而是一兩頁篇幅的短文,短文的題名或“提要”多半是一句話或一個短語。推特限定140個字符,采用的就是這種麥克盧漢式的寫作形式。《穀登堡星漢》一篇的題名“新型的電子相互依存用地球村的形象重新塑造這個世界”就隻有75個英語字母。像今天兩億多活躍的推特用戶一樣,20世紀60年代的麥克盧漢已經在開發簡短而快捷信息交流的傾向。此前,簡明的電報捕捉住了這樣的傾向,莎士比亞精粹的警語“簡潔是智慧的靈魂”(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也體現了這一傾向。
麥克盧漢說,“複印機使每個人都能出書”(Xerox makes everyone a publisher)(“Laws of the Media,”1977)。近年來,由於Kindle閱讀器和電子書的演化,我們感覺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與麥克盧漢類似的全球表達傾向。20世紀60年代,作者能複印打字稿,但複印件耗資不菲,稿紙笨重,根本就不像鉛印的圖書。十年前,《數字麥克盧漢》的第一版在中國問世時,有些作者已經在寫博客並將其上傳到網上了。但博客的頁麵,那時的也好,今天的也好,並不是很像真正的圖書。今天,任何人都能寫博客,而且能寫微博,能在優視網上傳視頻,而且很容易出書,像Kindle電子書一樣的圖書;而且,他製作的電子書的專業水準未必就不如傳統出版商製作的Kindle電子書。結果,傳統守門人被進一步侵蝕的革命發生了,專業編輯決定出什麽書的權力被進一步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