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

四、漸入下流

字體:16+-

保皇派進行暗殺的目的,先是促成光緒複辟,繼而作為勤王輔助,其中不免夾雜個人的複仇情緒和冒險取勝的僥幸心理。後來康有為企圖建立和保持正人君子的形象,強調以德服人的精神感召力,千方百計地隱晦當年的種種密謀。金梁“嚐以兵劫頤和園事問康南海,怫然曰:‘烏得有此?我朝以孝治天下,小臣麵對,誰敢妄言!此皆榮、袁輩不學無術,借危詞以邀權勢耳。’”[1]保皇會庚子勤王運動的重心在兩廣,漢口自立軍不過是偏師,康有為卻故意抬高漢口為正軍,掩飾其在兩廣結納江湖豪強,“從草澤而與朝廷抗,又陰之陰者”[2]的事實,以推卸辦事無能的責任,維係“決不驚動故鄉”[3]的謊言,將“驚粵”罪責推給興中會。對於自己一手策劃的暗殺活動更加諱莫如深。在1924年年初所撰《唐烈士才常墓誌銘》中,他特意寫了如下一段文字:

先是,林圭網羅俠客,有四人已登督署屋瓦。吾電止之,謂吾黨欲效日本義士之脅薩摩、長門侯,借其力勤王,宜大義於天下,非欲除之,嚴戒勿行。[4]

林圭是否有此部署行動,不見於其他有關資料。而避居新加坡的康有為,由於港澳總局溝通不暢,連兩廣的情況也往往無從揣測,更難顧及漢口;況且遠在千裏之外,當時再現代化的通信工具也不能阻止已登屋瓦的刺客下手。更為重要的是,康有為非但不反對暗殺,還以此為重要手段。在保皇會為勤王運動所製《辦事軍情暗碼補》中,赫然寫有“著△△人行刺△△人”[5]一條。24年後康有為欲蓋彌彰的障眼法,恰好表明他有意掩蓋曆史真相另有目的。

康有為有謀無勇,缺乏膽實,很不適應相互仇殺所造成的緊張氣氛。亡走香港,去向未定之際,一聽說李盛鐸取代黃遵憲任駐日公使,立即敏感到“這是事先估計我將去日本而采取的行動,他們的本意實際上是要殺害我”。因而不敢前往日本。擔任救援的宮崎寅藏斥責“康門弟子何其膽小,假如老師不幸命喪刺客之手,你們就應該代他完成遺誌,否則就隻有和老師困守在這兒,終生無所作為”[6]。指學生而罵先生,才使康有為下定決心。勤王運動中,素來敬仰康為人的加拿大華僑函責其“有救世之力,而無救世之勇”[7]。邱菽園更以“文筆之徒,不足與相語”[8]而斷然與之絕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