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社會曆史現象,早在殷商時代,我國就有了對疾疫的記載。[1]因此,國人認識瘟疫的曆史也十分悠久。在漫長的曆史過程中,人們對瘟疫的認識必然會與時俱變,不斷豐富和發展。清代是我國曆史上瘟疫發生的高峰期,而江南又是清代瘟疫的多發地區。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不難想象,時人對瘟疫的認識既會存在一些傳統的觀念,也會產生一些新的思想。顯然,梳理出時人的瘟疫認識狀況,對認識當時的疫情、分析影響當時疫情的相關因素和了解當時社會的反應機製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這裏首先從病原、病因和傳染方式三個方麵來看看當時人的認識狀況。需要指出,醫家、文人乃至普通民眾對瘟疫的認識不盡一致,盡管由於資料的限製,不可能做出全麵區分,但在具體論述時,力求揭示出其間的區別。
[1] 參見胡厚宣:《殷人疾病考》,見《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濟南,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