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北京的公共衛生

第二節 周期性的衛生工作

字體:16+-

周期性是時間的重要特性。世界時間由小至分秒,大至年、世紀的各個單位組成,每個單位都在進行循環往複的運動,由此構成了各個時間周期,按照一定時間周期規律的反複運動即為頻率。世界時間的周期是客觀和機械的,看似循環往複,但由於世界時間的觀念是背對過去、麵向未來的,因此隨著時間周期的更替,人們的時間感覺總是在往前進行,社會呈現出不斷向前的線性發展。衛生知識以世界時間為時間框架,采納世界時間進行周期性的活動,通過不同頻率的反複運動,以及由緩到急的梯度變化,衛生知識的普及程度得到提高,其對社會和人群的影響更為深刻和持久。

一、衛生與星期製

星期,即禮拜,是世界時間的一個重要組成單位,以七天為一個周期。在中國星期最早出現於19世紀以後來華傳教士所建的教堂中,其後隨著在華外人的增多和活動範圍的擴大,對西方事物接受程度較高的人們也逐漸對星期製度產生了認同。

在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為興西學創辦了各種學會和新式學堂,規定星期日為休息日,這是中國主動實行星期製的起始。官方開始采納星期製是在清末“新政”時期,首先在教育領域得到局部的施行。根據1902年頒布的《學堂章程》,京師大學堂、高等學堂和中學堂均以一星期為周期安排課程,其中京師大學堂和高等學堂在“房虛星昴日”休息。[41]這個稱呼以中國傳統的二十八星宿對應每個月的四個禮拜日,此四天正值房、虛、星、昴四宿值日,故有此稱。1906年前後清政府各衙門相繼規定星期日停止辦公,到1911年清政府各衙門均施行了星期日公休製度。[42]在清末的最後十年間,“星期”作為一個由勞作到休息的時間周期逐漸得到了確立,“禮拜”之稱也由於清政府努力淡化基督教的影響,而根據星宿值日之期的對應說法正式確定了“星期”“星期日”的名稱,這是中國引入並本土化世界時間的一個典型例子。隨著民國成立改用陽曆,星期製開始得到正式且全麵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