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2003年的春天說起
2003年的春天,踏進大學校園半年多的我,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齡。我帶著父輩對首都的憧憬考上北京的大學,遊曆了偉大的長城,感受了繁華的東單,要將最美的青春揮灑在古都大地。
也正是這個春天,給我留下了一輩子難以磨滅的特殊記憶。當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特殊疾病席卷了京城,它的名字叫“非典”。如果說之前甚囂塵上的各種新聞和小道消息都還不足以撼動我們年輕的心,那麽當4月末的周一學校突然決定封校並停課之時,大家一下子全亂了。有的同學周末外出未歸,就此別過幾個月,有人還因此遭受了處分;有的同學趕在剛收到消息還未嚴格管理之時,立刻收拾行李“潛逃”回老家。而大部分人困坐愁城,既沒有勇氣逃跑,也害怕留下麵對未知。而兩例確診的學生病例就在我住的宿舍樓,使得宿舍裏的氣氛更加消沉和壓抑。我蒙頭縮在被子裏哭了一個下午,各種思緒翻湧。最讓我恐懼的是,萬一感染上疾病被隔離起來,也許無緣再見父母一麵。
但無論如何,生活還要繼續,前方的路即使充滿各種未知也隻能勇敢麵對。我從一開始惶惶終日,到後來淡定如斯。全國抗擊“非典”的艱苦歲月,讓我們在封閉的學校中也過成了悠閑長假。但無論在當時,還是回頭再看,對“非典”的恐懼已經深刻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而在社會上還有不少人,他們的身體打上了“非典”的烙印,其中的許多人至今還在承受著“非典”帶來的後遺症。親身經曆了這次當代史上危害巨大而又影響深遠的公共衛生事件,促使我在此後尤為關注醫療與衛生問題,也推動了自己的研究興趣逐漸往這一領域轉向。
在開始研究本書的主題之時,我已不在北京。但懷揣著對北京多年累積的感情,我仍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北京作為研究對象,花了半年的時間待在京城搜集資料,並在之後幾度為了補充和複核資料前往北京。在深入研究近代北京曆史的過程中,我對北京這座城市和衛生這個名詞都有了全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