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城市史研究逐漸興起,並迅速發展成為曆史學、地理學、經濟學、管理學、城市規劃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熱門領域。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的城市史因其獨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吸引了眾多的研究者,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特別是近十年來,古老北京的現代轉型,尤其是民國北京史研究受到了學者們的格外關注,成為當代城市史研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熱點問題。
民國時期是北京由傳統走向現代的關鍵階段。如果說清末十年北京的現代化城市建設剛剛發軔,那麽隨著帝製的覆滅,北京邁向現代化的步伐大大地加快了。現代市政機構的設置和城市管理體製的改進,城市空間和基礎設施的改造,社會組織的發展,現代工商業的初興、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教育體製的建立等,從不同方麵共同作用並整體深刻地改變了古都北京的麵貌。同時,由於政局不穩、觀念保守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製約,這一曆程又顯得異常艱難,折射出現代化進程的複雜性及其限度。因此,深入考察這一時期的北京曆史,無疑有助於我們探索和總結傳統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現代轉型的一般特點。當然,城市現代化自身,也是今人需要嚴肅反思的主題。
北洋政府時期的北京是中國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延至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它雖然不再是首都,但作為“故都”,在全國範圍內仍占據著任何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獨特地位。諸多具有全國性甚至是國際性影響力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事件,都在此醞釀發生,並影響到中國乃至世界曆史的走向。某種程度上說,一部民國北京史也是整個中華民國史的縮影。同時,此時期的北京又有著自身的演變軌跡和發展特點,諸如地方上的黨政關係、治安案件、宗教糾紛、商業活動、工運學潮、文教事業等,均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值得細致探究。把握好全國史與地方史的互動關係,努力挖掘全國性事件所蘊藏的北京地方因素並深入詮釋地方性事件所具有的全局性意義,將為我們重新審視中華民國史和民國北京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