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革命的一般特征
第一章 科學革命和政治革命
一、革命的分類
人們往往用革命一詞來指稱突發的政治變故,但這種表達方式應適用於一切突然的,或近似的變化,如信仰、理念以及學說上的這類變化。
而且我們已經研究過理性主義、神秘主義、情感主義因素在信仰以及輿論的產生中的作用,這類因素決定了行為,因而不再贅述。
一次革命最終產生某種信仰,革命的目的通常是為了消除積弊、獨裁以及不得人心的君主,等等,其爆發的動機往往是非常理性的。
一場革命的根源通常是理性的,但不要忘了,醞釀革命所需的理性,隻有在轉化為情感時才能夠對大眾起作用。人們帶著理性邏輯抨擊弊端,但為了煽動大眾,仍需激起他們的欲念,此外,還得再添加上情感主義和神秘主義因素,給人們的行動注入動力,才能達到目的。例如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哲學家們便用手中的理性邏輯,揭示了舊體製的各種弊端,喚起了變革的欲望。神秘主義邏輯從有著一定的規則且組織完整的某個社團的習俗中誘生出了信仰。情感主義邏輯釋放了被壓抑百年的**,導致人們歇斯底裏地放縱情感。集體主義邏輯規定著團體以及國民公會,並促使其成員采取行動,而理性主義邏輯、情感主義邏輯、神秘主義邏輯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一場革命,無論其緣由是什麽,隻有在深入人心後才能產生結果。大眾獨特的心理導致事件也具有獨特的形式。由於這個原因,群眾運動都具有某些鮮明的特點,描述其一便足以讓人知道其他。大眾是一場革命的目的,而不是起點。大眾是一個中性的事物,若沒有一個領頭者引領,它原本是無欲無求成不了氣候的。大眾在引領下很快便會從衝動走向行動,但無外界激勵,它永不會產生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