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大革命史

第二篇 什麽是大革命?[1]

字體:16+-

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獄被攻占的當晚,路易十六驚恐不安,他問左右:“這是一場叛亂嗎?”利昂庫爾公爵答道:“不,陛下,這是一場革命。”最有遠見卓識的人認為,這場革命由來已久。早在1762年,盧梭在他的《愛彌兒》裏寫道:“我們已臨近危機狀態和革命時代,誰能保證你那時候將會怎樣?”伏爾泰在1764年4月2日給肖夫蘭的一封信裏寫道:“我所見到的一切都為必將會發生的一場革命撒下種子,而我卻無幸做這場革命的見證人了。”哲學家和政治家們都模糊地看到,甚至祈願這類事件的發生。現在革命已從思想意識的範疇變成了現實。但一旦跳出思辨的範疇,進入生活和曆史的範疇,革命這個詞便具有了新的意義:它打動人們的心弦,激起一些人的希望和信心,使另一些人仇恨和恐懼。在5年裏,對於長期為每日麵包所迫的人民來說,它是活生生的、充滿希望或威脅的現實,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人人都接受它。從那時以來,“革命”這個詞絲毫沒有失去它的價值和力量。它激起虔誠或仇恨,恐懼或希望,永遠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心中。

一、“你們要一場沒有革命的革命嗎?”

米什萊在他的《法國革命史》(1847年)的引言裏,把革命說成是“法律的降臨、權利的複興、正義的反應”。他還說:“什麽是革命?革命就是公正的反應,永恒正義的遲遲降臨。”這一定義令人讚歎,但它類似於把大革命解釋成一種神話(索雷爾式的含義)。喬治·索雷爾認為,神話是用迷人的獨特方式所表現的未來,他許諾同心協力可以實現這個未來。神話激發想象,鼓舞心靈,鼓勵人們去組織和去宣傳,發動人民群眾並增強他們的活動能力。正如喬治·勒費弗爾指出的,法國大革命在這個意義上確實帶有神話色彩。三級會議的召開被當作預示美好時代即將來臨的“好消息”。在這個美好的時代,生活將更為公正。共和二年,同樣的神話、同樣的希望曾使無套褲漢為之振奮。它們經曆了曆史的變遷:1848年2月,1871年3月,1936年春以及1968年5月就是明證。這些神話和希望依然活在我們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