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大革命史

第二章 國民製憲議會。妥協的失敗(1790年)

字體:16+-

在整個1790年間,國民製憲議會重建法國的工作是在日益增長的危難中進行的。貴族階級不放下武器,人民群眾在經濟困難的壓力下躍躍欲試。為抵禦來自兩方麵的危險,立憲派資產階級在君主立憲製的招牌下樹立起自己的最高權力,並想把一部分貴族階級拉到這種製度中來。這樣就需要建立起一種妥協的製度。然而還得說服國王,並取信於貴族。這種妥協政策的代表人物是拉法夷特。此人高傲自負,頭腦簡單,他企圖使水火相容。

Ⅰ.議會、國王和國民

政治妥協依照1688年英國革命的模式把大資產階級和貴族階級的統治建築在被奴役的人民各階層頭上。金錢顯貴和法國資產階級的領導派別接受了這種妥協,然而貴族階級對此並不答應。為了粉碎它的反抗,不可避免地要求助於人民群眾。隻有那些少數集合在拉法夷特名下的人才認為:他們能夠以這種妥協保住自己的政權,因為英國的榜樣證實了這一點。

1.拉法夷特的調解政策

18世紀的法國貴族階級與上個世紀的英國貴族階級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在英國,不存在納稅特權,貴族也要納稅。貴族的軍事特征已大為減弱,甚至完全消失。貴族經營工商業也不失身份。航海和殖民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貴族與資產階級的聯合。貴族階級也參加到新生產力的躍進之中。尤其是封建的結構早已摧毀,財產和生產已不受束縛。英國的特殊條件和更先進的發展程度使1688年的妥協得以實現。在法國,貴族保留著主要的封建特征。它獻身武職,除極少數情況外不得從事有利可圖的工商業,否則就會喪失貴族資格。傳統結構使它的生存與優勢地位得到保障,它對這種傳統結構的依附便更為緊密。法國的貴族頑固地堅持其經濟、社會特權,具有極端的排他性和與資產階級原則格格不入的封建心態,這導致它僵化在一概排斥的態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