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著《“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詞的發明與認同研究》已經出版五年了。五年來,該書得到了許多相識與不相識的學者的鼓勵,也獲得了多項意想不到的獎勵。這樣一本為“她”字做“傳”的小書,能有如許影響,老實說早已超出了自己曾經有過的期待。特別讓我欣慰的是,此種多少有些“取徑”異樣,不免被認為“微觀”一點的研究,不僅受到語言文學界和性別研究界朋友的關注乃至嘉許,竟然還很快得到許多史學同行的認可,可見曆史學這門古老、博大而深厚學科所內具的包容性。對於筆者來說,在這個喧鬧的時代,能夠沉下心來,為知識積累做點切實的努力,所做事情雖小,卻不乏一種實實在在的充實感。
2015年年初,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希望增訂再版《“她”字的文化史》一書,筆者欣然應允。這次增訂,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一是借機增補了一些有價值的新資料,涉及諸如郭沫若與“牠”字的關係;魯迅有關“她”字的筆墨官司;1923年民國“通俗音樂之父”黎錦暉為推廣第三人稱單數代詞的正確認知與用法而專門發表的《他、她、牠》歌曲;1924年蔡曉舟在中華教育社有關“她”字的提案和會議通過的決議內容;一些有特色的相關新圖片;等等;同時,還增補了一些當時被遺漏的前人研究成果。二是做了個別地方文字的修改。如為避免誤解,把第八章的標題改為“現代性訴求與外語因素、漢語傳統的互動”,特別補上了“外語因素”四字;該章的第一節把原標題改為“與‘他’發音相同又形體略別:‘她’字勝‘伊’之主因”,特別補上“形體略別”四字等,但基本觀點則保持不變。同時,為使全書各章標題統一,特分別給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七章,增補了副標題,並在有關“文化史事件”及其敘述方法,“現代性”問題的理論思考及其與“她”字產生和社會認同的關係等方麵,也略做了一點補充,以使原有的觀點更加清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