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能使用合理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2.能利用記憶術,提高記憶能力。
學習引導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隻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
顧炎武勤奮治學,他采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習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資料來源:小雪花,2007(06).
問題1:讀了本案例,你得到什麽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請歸納總結案例中顧炎武使用的學習方法,思考自己用過哪些學習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換個角度考慮問題
20世紀40年代,有一個德國工人在生產一批書寫紙時,不小心調錯了配方,生產出了大批不能書寫的廢紙,這個工人因此被解雇了。看到他生活、心情都陷入低穀,這個工人的一位朋友勸解他說:“把問題變換一種思路看看,說不定能從錯誤中找到某些有用的東西。”一句不經意的話,有如一線火花。不久,他驚異地發現,這批廢紙的吸水性能相當好,可以很快吸幹手稿墨跡和家具上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