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學前教育史

第一節 洛克的學前教育思想

字體:16+-

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是英國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的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撰寫的《教育漫話》一書從理論上為英國的紳士教育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體係。

一、生平、世界觀及著作

(一)生平

約翰·洛克於1632年出生在一個律師的家庭,幼年時受過嚴格的家庭教育。1646年進入名校威斯敏斯特公學接受了傳統的古典文學基礎訓練。1652年洛克又進入牛津大學學習,1656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後擔任過牛津大學的希臘語和哲學老師。他在36歲時入選英國皇家學會。由於洛克的哲學觀點不受歡迎,他最後決定從事醫學研究。1665年,洛克離開了牛津大學。第二年,他結識了當時英國有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沙夫茨伯裏伯爵。此後,先後擔任伯爵的秘書、醫生、家庭教師。1675年,洛克離開英國到法國住了三年,結識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後來又回到伯爵身邊擔任秘書。1682年,沙夫茨伯裏伯爵因卷入一次失敗的叛亂而逃往荷蘭,洛克也隨行。伯爵在翌年去世,而洛克則在荷蘭一直待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爆發。翌年洛克返回倫敦,在新政府擔任貿易和殖民地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並發表一係列重要著作。

(二)世界觀與著作

洛克在社會政治觀上,竭力為資產階級專政進行辯護,力圖證明英國廢除王權、建立資產階級國家的必要性。在哲學觀上,他繼承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義經驗論,批判了天賦觀念論,詳細論證了基於感覺經驗基礎上的人類認識的發展過程。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認為在人的意識內沒有天賦觀念,兒童的心靈生來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任你在上麵寫上什麽或把它塑造成什麽,一切知識和觀念都是從經驗或從感覺中獲得的。他認為,理性和知識方麵所有的一切材料,“都是從經驗中來的,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建立在經驗上的,而且最後是源於經驗的。我們因為能觀察所知覺到的外麵的可感物,能觀察所知覺、所反省到的內麵的心理活動。”因此,經驗來源於感官對外界事物的感覺和對心理活動的“反省”。人的觀念大部分來源於感官,係由於外部世界作用於人的感官的結果。他認為“凡是存在於理智中的,沒有不是先已存在於感覺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