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第2版)

四、學前兒童一日生活各環節的衛生要求

字體:16+-

(一)晨(午、晚)檢

在兒童早晨起床或入園時,中午起床及晚間入睡前(寄宿製幼兒園),應通過一問、二摸、三看、四查進行健康狀況的觀察。如兒童入園時,要詢問有無發熱、咽痛、咳嗽、腹瀉等症狀,是否接觸過傳染病患者;摸摸他們的額頭、頸部、手心是否發燙,腮腺及淋巴結是否腫大;看看他們的神態、口腔、眼、皮膚等有無異常;查看他們口袋裏有無不安全的東西,如紐扣、圖釘等。

在觀察中如發現兒童身體不適,應量量體溫,發現可疑傳染病者,應立即隔離觀察(參見本書第七單元第五課)。

(二)進餐

1.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1)飲食要定時定量。

兒童要安頓吃飽。一般兒童要做到一日三次正餐,上午、下午各加餐一次。年齡大點的兒童,上午的加餐可以取消。每天按一定的次數和間隔時間吃飯,天長日久,兒童就會形成正常的飲食習慣。在中樞神經係統的支配下,消化器官會有規律地進行活動,在每次吃飯前就做好了生理和心理的準備,到接近吃飯的時候,就會自動分泌消化液,產生饑餓感和食欲。若兒童不定時吃飯,經常吃零食,胃裏不斷存留和消化食物,胃腸道得不到休息,到了該吃飯時沒有食欲,時間長了會影響兒童的健康。

吃飯除了要定時,還要定量。特別是要防止兒童愛吃的食物吃得過飽,不愛吃的食物吃得過少,以致饑飽不均,這樣易造成胃腸道消化功能的紊亂。

(2)要細嚼慢咽,不狼吞虎咽。

食物被咀嚼得是否充分,會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對蛋白質食品特別是肉類,咀嚼不充分,則消化吸收率明顯降低。被充分咀嚼的食物能與唾液融為一體,並把食物中味覺物質溶解出來,能使兒童品嚐出食物本身豐富的滋味,使食欲得到充分的滿足。充分地咀嚼可以向飽中樞頻頻發出刺激信號,以避免出現過飽的狀態,此外咀嚼還能增進口腔,特別是牙齒和齒齦肌肉組織的健康。因此,兒童在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吃快,而吃湯泡飯、水泡飯,食物未被充分咀嚼就咽下去了;有的保教人員為了節省時間,催促孩子快吃,吃得慢的孩子有時會遭到訓斥,這樣不僅舍棄了咀嚼的好處,還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不利於兒童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