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析所具有的彈性的一麵,表現在新聞評析是一項個體的私人性的活動,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這首先表現在新聞評析的對象是具有可選擇性的,這種選擇本身表明的就是一種評價的態度。以評析的教材為例,有一些教材的編寫者為了使教材具有曆史感,在評析示例的時候,往往會選擇新聞史上出現在不同時代的代表性作品。這樣的選擇,可以使編寫者在闡述自己的評析理念和技巧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向學生展示了新聞寫(製)作的演進過程。而本教材則與此不同,在陳述不同類型新聞作品的評析要領的相關章節中,所列舉的例證大多是近幾年的作品。我們的認識是新聞的發展曆史上確實出現了一些代表性的作品,甚至有的確實也可稱之為經典性的作品,它們應該受到今天的新聞研究者的重視。但是對於今天的新聞製作的學習者而言,其示範性不強。
其次,不同的評析者在評析新聞作品時,沒有完全一致的模式。對同一個新聞作品,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盡相同的解讀。這也是新聞評析所具有的彈性的具體表現。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日子,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這一天製作了一個特別節目《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現場直播》。該節目時長2小時40分,使用漢、藏兩種語言,通過8個頻率及網絡多媒體立體直播,全國247家電台上千個頻率同時轉播。覆蓋範圍之廣,傳播效果之大,罕有其匹,一時無二。麵對這樣一個作品,我們對它進行評析時,既可以從全麵著手,從選題重大、內容豐富、形式完美,一一都談及;也可以從一個具體的側麵切入,隻把直播的設計與策劃為立足點,展開評述。
新聞評析的剛性表現於,從自主選擇開始的新聞評析,其整個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為個人所左右的客觀規定性。首先,新聞評析的對象是客觀性的存在,它們是一些特定的新聞作品。評析者的所有分析都應該圍繞著它們而展開,所有的評議都應該由此而發。任何脫離具體新聞作品的評析,屬於高談闊論,鑿空論道,都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