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編國學讀本

賜南粵王趙佗書[1]

字體:16+-

劉恒

皇帝謹問南粵王[2],甚苦心勞意。朕,高皇帝側室之子[3],棄外[4],奉北藩於代[5],道裏遼遠,壅蔽樸愚[6],未嚐致書[7]。

高皇帝棄群臣,孝惠皇帝即世[8],高後自臨事,不幸有疾,日進不衰[9],以故悖暴乎治[10]。諸呂為變故亂法[11],不能獨製,乃取它姓子為孝惠皇帝嗣[12]。賴宗廟之靈,功臣之力,誅之已畢。朕以王、侯、吏不釋之故[13],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14],求親昆弟[15],請罷長沙兩將軍[16]。朕以王書罷將軍博陽侯[17]。親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問[18],修治先人塚。

前日聞王發兵於邊,為寇災不止[19]。當其時,長沙苦之,南郡尤甚。雖王之國,庸獨利乎[20]?必多殺士卒,傷良將吏,寡人之妻[21],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22],以問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長沙土也[23]。”朕不能擅變焉。吏曰:“得王之地,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領以南[24],王自治之。”雖然,王之號為帝,兩帝並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25],是爭也。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願與王分棄前患[26],終今以來[27],通使如故。故使賈馳諭告王朕意[28],王亦受之,毋為寇災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29],遺王,願王聽樂娛憂[30],存問鄰國[31]。

注釋

[1]本文選自《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南粵:與“南越”同,古越族,分布於今兩廣及越南部分地區。趙佗(約前240—前137),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下百越後,被任命為龍川縣令。秦二世時,任囂病故,代行南海郡尉的職務。秦亡後,起兵兼並桂林郡、象郡,自立為“南粵武王”。漢高祖時,派陸賈出使南粵,立趙佗為南粵王。呂後時,漢越矛盾激化,呂後派遣大將隆慮侯周灶前去攻打趙佗,趙佗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長沙國,並在打敗長沙國的邊境數縣後撤回。漢文帝即位後,采取懷柔政策,並派陸賈使粵,送此信給趙佗。趙佗為所動,取消帝號,歸複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