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2]。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3]。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4]。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5]。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6]。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7]。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注釋
[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現安徽亳州市),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其為魏武帝。蒿裏行:本篇是《相和歌·相和曲》歌詞,古辭尚存,言人死魂魄歸於蒿裏。“蒿裏”又名“薨裏”,“蒿”“薨”同“槁”,人死則枯槁,故名死人居處“蒿裏”。本詩敘漢末討伐董卓群雄的爭權奪利,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的苦難。
[2]“關東”二句:關東,函穀關以東。義士,討伐董卓的群雄。初平元年(190),關東諸州郡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
[3]“初期”二句: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州市南,為武王伐紂會盟諸侯處。鹹陽,秦都,在今陝西鹹陽東。這兩句意為,本來期望團結群雄,如武王伐紂一樣會盟諸侯,吊民伐罪;初心是直搗洛陽,如秦末劉、項諸雄攻入鹹陽一般。
[4]“軍合”二句:軍合,合兵一處。雁行,並行,此處指各自觀望。
[5]“勢利”二句:嗣,隨後。還,通“旋”,迅速。戕,殺害。
[6]“淮南”二句:淮南弟,指袁紹從弟袁術稱帝。“刻璽”句指袁紹謀立劉虞為帝,刻金印。
[7]蟣:虱卵。
思考與探討
1.本詩從哪幾個方麵批判了軍閥混戰給人民造成的苦難?
2.試賞析本詩的語言特色和風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