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美感的心理活動是由事物和對象的美所引起的,無論何種美的事物和對象,在其為美這一點上都是共同的,由此而形成的美的認識的內容和美感心理活動也都有其一致性。然而,美的事物和對象又各有其特點:不同特點的美的事物和對象所引起的美感的主觀反映形式是不一樣的,因而形成的美感心理活動也就有其特殊性,這就構成了美感心理的不同形態。按照美學史上的傳統分法,美感的心理形態也恰恰是文學的美感形態,有優美感、崇高感、悲劇感、喜劇感諸種。
(一)優美感
1.優美感的特點
我國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繪。“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讀了這一段我們好像有一種寧靜、輕鬆、愉快和心曠神怡的美感襲上心頭,這就是優美感。
優美作為典型的審美對象,它是以比較單純的形態表現美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處在交融無間、相對統一的狀態,在形式上呈現為平靜、穩定、和諧。優美感也是典型的審美感受,給予人們以比較平靜、寧適、和諧的愉快。在這種愉快中感性功能較為顯著。優美感表現為悠然自得、達情順性的情緒和感情。這與崇高感的心理活動的矛盾激烈震**狀態是不同的。如欣賞李白的《將進酒》和《長相思》……我們能從對比中感到兩種不同美感的心理效果。前者使人感到精神昂揚、奮發興起,後者則使人感到情意纏綿、輕鬆愉快。
美學史上許多美學家都認為,優美引起喜愛。博克雖然把美感和一般感官的快感混為一談,但他強調感性,認為狹義的美(優美)“能引起安靜”,這一點可以說是表達了優美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