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欣賞

五、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時期的詩人

字體:16+-

19世紀中期的歐美文學以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為主要潮流。以人性論為基礎的人道主義是其思想核心,唯物論的反映論是其創作理論的哲學依據,而其社會政治主張則是改良主義。因此,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注意觀察生活,分析社會,選擇典型事件,透過集中的情節展示廣闊的社會生活。這就形成了其突出的藝術特征即比較廣闊、比較真實地展示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對現實矛盾的揭示具有相當的深度。但這個時期的詩歌因為形式的關係,在內容和創作特點方麵依然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特征,而不帶有批判現實主義的色彩。

(一)裴多菲與愛國主義詩歌

裴多菲·山陀爾(1823—1849年)是著名的匈牙利民族詩人。他是匈牙利革命的領導者之一,他在投身革命的歲月中以詩歌為武器對壓迫者和剝削者進行強有力的抗爭,共創作了8首長詩和為數眾多的抒情短詩,其中《自由與愛情》即“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中國幾乎耳熟能詳,婦孺皆知。長篇敘事詩《使徒》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通過對主人公錫爾維斯特一生遭遇的敘述,集中反映了匈牙利人民的苦難,表達了對專製暴政的仇恨,同時也歌頌了革命者為爭取自由而鬥爭,為人民解放而獻身的精神。

在詩歌形式方麵,裴多菲繼承了匈牙利民歌的傳統,創立了自由明快的民族詩歌形式,為匈牙利乃至東歐詩歌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二)海涅的創作

海涅(1797—1856年)是19世紀德國著名的革命民主主義詩人,同時他還是文藝批評家和政論家。海涅出身於萊茵河畔一個貧寒的猶太人家庭。由於叔父的資助才得以先後進入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和哲學。20歲時開始詩歌創作,早期詩作有《青春的苦惱》《抒情插曲》等組詩,這些詩作的內容大多表現個人的不幸遭遇和悲哀無望的愛情,反映了詩人個性受到壓抑卻尋找不到出路的苦悶。詩歌的體裁為抒情詩,也有一些出色的敘事詩和浪漫曲;形式方麵,采用德國古老民歌的音調,純樸而真摯。海涅的詩歌創作在19世紀40年代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個時期海涅由於受馬克思的影響,思想更加接近正在覺醒的無產階級,因而其作品的風格也發生了變化,著名的《西裏西亞工人起義》就創作於這個時期,其代表作《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和《時代的詩》的大部分也是這個時期的創作。